长期以来肥料产销体制下,为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低肥价政策,尤其70年代中期以来,肥料资源充裕,民营肥料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农民购买肥料可以自由选择。又因农村劳力短缺,工资昂贵,为节省施肥工资,表面撒施及少次多量之施肥方式,致肥料使用量偏高有浪费现象,也对环境维护有负面之影响,引起大众普遍关切。 为降低农民施肥成本,政府从技术层面推动合理化施肥措施,教育并宣导农民依农业技术单位之需肥诊断服务推荐之施肥量、施肥法合理施肥,减少施肥浪费以抑制肥价调涨增加之费用。依据各农业试验改良场所多年来试验示范成果显示,依照需肥诊断推荐量施肥对产量与品质没有影响,甚至有增加产量或改善品质之效益。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各种营养要素有多有少,需要量较多的有氮、磷、钾,称之为三要素,由于三要素影响作物生产及产品品质至巨,也占施肥成本最大部分,因此,三要素肥料之施用量、施用方法及使用肥料种类之选择,是作物肥培管理上重要课题。一般而言,短期作物可依土壤分析测定来推荐肥料要素用量,长期作物尚需作植体(叶片)分析诊断才能推荐合理施肥量。需要量较少的矽、镁、钙称之次量要素,常因作物及土壤特性需作选择性之使用。依土壤反应测定结果,在酸性土壤,含钙、镁石灰资材之使用相当重要,惟一些嗜酸作物如茶、凤梨等除在极强酸性土壤(pH值4.5以下)外,则无需使用;酸性稻田则需使用含矽之肥料,如矽酸炉渣等。 需要量甚微小的铁、锰、铜、锌、钼、硼等为「微量元素」,一般土壤中含量应可充分供应,但局部性及地区性或有微量要素之缺乏情形,一旦缺乏某种要素则影响生育产量至大,此种微量要素之使用就不能忽视,惟微量要素缺乏时需依其征状及分析诊断确认后方可施用,不能任意施用,以免发生毒害或污染土壤。各种要素需用与否及使用量之多寡,需仰赖土壤分析及植体(叶片)营养诊断技术之应用,各地区农业试验改良场所及其他农业学术机构多年来做了许多相关之试验研究,建立各种作物之不同要素含量浓度等资级资料,作为作物需肥诊断服务推荐施肥之依据。施肥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之有效方法,惟所需肥料种类、用量、使用方法并应配合作物类别、栽培管理等应用科学之诊断技术来推荐,才能达到施肥的目的,亦可减少对环境之冲击。因此,合理化施肥是使用肥料要「斤斤计较」,不能「要五毛,给一块」。
重要作物施肥推荐
粮食作物
水稻
粟(小米)
特用作物
荖叶
洛神葵
杭菊
果树
番荔枝
柑桔
枇杷
荔枝
水蜜桃
蔬菜
金针菜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