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丕的名声为啥不太好? 冤杀鲍勋是曹丕无法洗刷的污点。   鲍勋多次当众

高旭评历史 2024-01-23 16:37:20

为什么曹丕的名声为啥不太好? 冤杀鲍勋是曹丕无法洗刷的污点。   鲍勋多次当众让曹丕下不了台,曹丕心里已经有了除掉鲍勋的想法。你说不要伐吴,曹丕就偏要去打,而且还让他作为军法官随征。   回师路上,发生了一件小事。   陈留太守孙邕去探望鲍勋,地方官员的孙邕不太了解军营里的规定,没走大路,被鲍勋的手下刘曜发现,并检举他违反军令,鲍勋认为壕堑营垒还没建成,不必过于认真,没有举报此事(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后来刘曜犯了罪,鲍勋上奏要把他废黜遣派,刘曜为自保,就秘密上表揭发鲍勋私下开脱孙邕一事(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   曹丕立刻下诏把鲍勋逮捕,交廷尉严审。   廷尉法议:正刑五岁(判了五年)   三公把廷尉的报告直接驳回,认为刑罚太重,依照律条只需要交两斤金子作为罚金即可(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   曹丕过问此事后大怒:再有人敢包庇就一起治罪(而汝等敢纵之)   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并表:勋父信有功于太祖,求请勋罪。   帝不许,遂诛勋。   鲍勋被杀影响很大,他的父亲鲍信跟曹操是生死之交,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举全部家财给予支持,后来还战死在沙场上。   更何况鲍勋为人如何,大家心里十分清楚,鲍勋廉洁而能施舍,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馀财)   历史上,为官清廉又不畏强权的直臣实在太少了,这样的人曹丕说杀就杀,理由又不服众,难免让人叹息、愤恨(莫不为勋叹恨)   其实曹丕的地位本来可以更高一点。   在被蜀、吴吴环伺的情况下,守住了曹操打下的江山,还解决了令曹操也头疼的青徐势力并且重新打通了西域。   即便被世人经常诟病对兄弟们刻薄这件事,他终究是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兄弟。对比后世同样夺嫡的人,李世民杀尽大哥三弟后人,雍正将九弟胤禟铁锁加身,手足拘禁活活幽死,曹植的下场其实很不错了,曹丕想办他易如反掌,却始终没有下手,起初虽贬其为安乡侯,很快就徙曹植为陈王。南征江东归来,路过雍丘,曹丕还主动与曹植见面,增其五百户。   如果他能听取刘晔的建议:趁着蜀、吴相争,一举灭掉江东(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就不是守成之主,甚至可以比肩其父曹操。   如果他能善待鲍勋,那又是一段可以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了。   只可惜,曹丕还是文人气息过重,重情又薄情,豁达的背后又藏着一颗狭隘的心。 当了皇帝还对当年曹洪不借钱给他的那点小事耿耿于怀,以至于要杀曹洪,曹洪可是舍命救过曹操的人,他也不想想没曹洪救他爹他的皇位从哪儿来。 赐死小妾顺带逼死了夏侯尚,让曹魏无端损失一位将才,更别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恶心死于禁。 这样的君王自然名声不太好了。

0 阅读:89
高旭评历史

高旭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