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一定为实,耳听一定为虚吗?

素素说情感 2024-05-15 07:01:08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在我们的周边,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的现象中,你知道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哪一个是情真意切?你其实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其实表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我们在为人处事,在解决问题做抉择,做选择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根据现象的本质,或者是一个事物的真正价值来进行判断,而往往是通过我们的直观的感性认识,或者说是通过一种往往比较容易判断的线索进行直观的判断。

大家都去过宾馆吃饭,越是那些所谓高大上的宾馆,所用的盘子就越大,但是他盛装的实物却很少,因为它的底部是向内凸起的,所以从外观看起来感觉物超所值,所盛装的食物很多,给人也虚荣感,但实际上它的数量不及普通的大排档里的食物量。

这就说明人们在消费,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缜密的分析,通过理性的推理判断来作出结论,作出选择。

另外比如商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打折的商品或者写跳楼价的商品,被商家采取脑筋急转弯的方式,将价格抬高后再打折,并且标明跳楼价血亏等等,实际上商品的价格可能远远高于其价值,但是就是很奇怪有的人被眼前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贪图所谓的便宜,就上当受骗了。

实际上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现象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倾向,这种非理性的做选择做决定的行为,在为人处事的许多方面,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

常言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事实上说明了一个人做了许多事情,比如他做了10件事情,如果只有一两件事情做错了,没有达到目标,而另外一个人,如果只做了两件事,但是都做好了,人们往往对第2个人的评价要高于对第1个人的评价。

因为做错事跟做对事相比起来,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将做对事做好事,全部做对事作为焦点,作为判断的依据,从而成为人们的焦点,成为人们称赞和表扬的对象。

所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因势利导,踏踏实实的做事,老老实实的做人,最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样对维护自己的形象才有利,否则是得不偿失。

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事情,许多人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人物,关键的人物,在重大事情的决断上,也往往受非理性思维习惯的影响,而陷入其中,最后大受其害。

历史上有过春秋战国的时候,长平之战,有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赵奢,打仗非常在行,他知道白起的实力,所以坚守城池,不去迎战,秦国的大将白起于是采用反间计,四处散布谣言,声明赵奢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攻破赵国的都城,指日可待,幸亏不是熟读兵士的赵国带兵,否则秦国就完蛋了,赵国的国王大惊失色,最终换下能征善战的赵奢,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国带兵,最终被白起所打败,坑杀降将40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说,人们在非理性的因素的判断下,没有原则,失去基本的判断标准,对决策在做出具有南辕北辙的作用。

0 阅读:29

素素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