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三个副师长,毛主席都曾经寄予厚望,但人生际遇各不同

历史轮 2024-06-19 21:08:08

1937年,抗战爆发,我党和国民党当局在经过多次谈判之后,终于形成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双方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同意将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编制一共为三个师。

这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129师,他们是我党领导下的正规编制,属于绝对的三大主力部队,其军政主官都是军中最顶级的将领,115师师长是林总,120师师长是贺龙元帅,129师师长是刘伯承元帅,都有着非凡的军事指挥水准。

不仅仅如此,搭配给这三个师的副军事主官,也是资历深厚,分别是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副师长萧克,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毛主席也曾经对他们寄予厚望,让他们独当一面承担军事重任,在职责上甚至不输正职师长。

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毛主席给了3000人,让聂帅前往五台山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聂帅不辜负毛主席的重托,创建了抗日战争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更重要的是,晋察冀不仅仅是我党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而且最后也发展成为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从3000人马最后拓展兵力达32万人,人数翻了100倍,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毛主席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毛主席让他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前往山东整军。徐帅一抵达山东,中央就明确指出第一纵队有权指挥山东纵队和第115师入鲁部队,此时,这两部分人数加起来大概8万人左右。徐向前在山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凭一己之力,扩大了山东抗日武装的规模,在日军反复扫荡下,八路军从8万人增至15万人,为山东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20师副师长萧克,1939年1月,毛主席任命萧克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率领部队向敌后挺进,开创冀热察抗日根据地。挺进军下辖三个支队,总兵力达8000多人,比聂帅的3000人马还多5000人,实力非常雄厚,我们要知道,当时一个师的编制才10000多人而已。但萧克搞了三年,根据地没搞起来,地盘还越来越小,最后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以至于1942年2月,挺进军的番号也随之被废除。

可以说,毛主席曾经都把重要的战略经营任务交给了三个副师长,但人生际遇各不同,做的最好的是聂帅,其次是徐帅(主要因为身体不好,只干了一年),做得没那么出色的是萧克。

最终,八路军三个师所有的师长、副师长都可以评为元帅,但萧克却仅为上将,其最大原因就在这里。

2 阅读:641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