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老年人,在银行存钱时,应加一个第二存款人

刘刘先生 2024-07-11 21:48:49

银行是老年人存钱的首选,但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人的"养老钱"。

有的装扮成银行工作人员,骗取老人信任;有的则趁老人大意,偷偷盗取存折和银行卡。

还有一些不孝子女,挥霍甚至侵占年迈父母的积蓄。

面对这些威胁,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养命钱"呢?设立第二存款人,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一、什么是第二存款人制度

"爷爷,您放心,这些钱我会帮您存好的。"老李的孙子笑眯眯地说。老人家眼神中流露出欣慰,把整整10万元交到了孙子手里。

谁知道,几个月后,老李打开存折,差点没晕过去——存单上的钱早已不翼而飞。

类似的故事并非个例。在银行大厅里,常常能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战战兢兢地把一沓钞票交给柜员,再三叮嘱:"小姑娘,这可是我的养老钱,您可得给我存好喽!"柜员小姐会礼貌地回答:"大爷您放心,有银行在,您的钱包稳当着呢。"

天有不测风云。即便是国有大行,员工素质良莠不齐,内部管理也可能存在漏洞。

一旦存款出了差错,年事已高的储户往往难以及时发现,更不用说四处奔波讨要公道了。

有位八十多岁的退休教师,生前在银行存了5万元,头一年利息还正常入账,第二年却杳无音信。

直到老人过世,家属前去银行询问,才发现存款不翼而飞。

原来,银行一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客户签名,把钱转进了自己的腰包。家属讨要无门,无奈之下诉诸法律。

历经几年诉讼,虽然终于拿回了本金,但老人却再也无缘见到他的"养命钱"了。

防范风险,别只盯着外部的坏人,身边人的"毒手"同样值得警惕。子女或亲属动老人存款的事,屡见不鲜。

有些是受了诱惑,临时起了歹念;有些则是存了谋财害命的恶念。

不久前,沈阳八旬老太的悲惨遭遇,让人心惊肉跳:独子伙同媳妇,用铁锤活活打死了老人,就为了霸占母亲的30万存款。

凶手落网后供述,母亲曾提出要加儿媳妇为第二账户持有人,他嫌麻烦,没有同意。如今回想起来,真是悔不当初。

诚然,绝大多数子女对父母还是孝顺体贴的,但潜在的隐患依然存在:比如老人思维衰退,说话办事不再利索;

子女遇到经济困难,又看到父母有笔闲钱,难免心生歹念……凡此种种,都可能威胁到老人的银行存款安全。

那么,如何为"养命钱"上把安全锁呢?办理第二存款人,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所谓"第二存款人",就是由储户指定的共同持有人,必须经过第二存款人签字同意,钱才能从账户里取出。人去世后,资金也可以直接转移给这个共同持有人。

这一制度不仅能防范不法分子盗取资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亲属侵占的危险。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把账户设成单人专属,难免会成为某些人觊觎的对象。储户年事越高,就越有必要为账户"上保险",以防不测。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第二存款人呢?

二、为什么60岁以上老年人存钱需要第二存款人

银行卡、存折、现金……这些都是老年人财产的常见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会逐渐下降,对自己的财产管理能力也会减弱。

一项针对10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受访者担心自己的存款会遭到亲属或陌生人的侵占。

在生活中,类似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78岁的王奶奶,一个人住在北京的老房子里。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一天,儿子突然出现,说要用钱周转生意,让老人把银行存款转给他。

王奶奶不疑有他,把30万元的养老钱如数交给了儿子。谁知儿子拿到钱后就杳无音讯,电话也打不通。直到几个月后,老人才得知儿子早已辞职,拿着她的钱去了国外。

东北的刘大爷,年近八旬,老伴去世多年。老两口的积蓄有100多万,都在银行里存着。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两个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年轻人来到刘大爷家,声称要为老人更换存折。

刘大爷没多想,把所有存折和银行卡都交给了他们。

第二天,老人去银行取钱,才发现账户上已经空空如也,这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

类似的悲剧,每年都在全国各地上演。有些老人幸运,损失不大;有些则血本无归,晚年生活难以为继。

为什么罪犯总爱盯上老年人的存款?

一方面,不法分子看中了老年人防范意识差、行动不便的特点,认为他们是"容易得手"的目标;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储蓄往往是一辈子的积累,数额不菲,对犯罪分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陷阱,仅仅提醒老人"千万别上当"是不够的。毕竟骗术总是不断翻新,防不胜防。

如果老人一时糊涂,把钱交给了歹徒,再去追讨就难上加难了。只有从根本上堵住漏洞,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老年人的资金安全。

这就是第二存款人制度的意义所在。

《中国人民银行条例》《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储户可以指定一名共同持有人。

在账户资金被取走时,必须经过第二存款人的签字确认。这无疑是一道有力的"防火墙",能有效遏制罪犯的贪婪之手。

即便犯罪分子用假身份、伪造证件蒙骗了银行,没有第二存款人的"开金库"许可,钱也取不出来。

对老年人而言,指定第二存款人并非限制自身财产支配权,而是为账户安全加上"双保险"。

一旦老人思维不清、记忆力衰退时,第二存款人可以帮助其管理账户。即使遭遇电信诈骗,对方要求转账汇款,也可以求助第二存款人识破骗局、制止风险。

那么,老年人的第二存款人,该如何选择呢?

这需要因人而异,但有几点基本原则值得参考:首选配偶,其次是子女或其他亲属,三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关键是要选择责任心强、生活稳定的人,最好是头脑清晰、处事谨慎的中年人。

切忌委托年纪太轻的晚辈,因为他们社会阅历不足,遇事容易冲动。如果身边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不妨考虑聘请专业的理财顾问或律师,让他们担任第二存款人。

虽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但比起资金被骗走的损失,这点投入还是值得的。

三、如何选择和设立第二存款人

老吴坐在银行大堂里,拿着一个崭新的存折,满脸都写着高兴。原来,老伴张阿姨不久前去世,7位子女一合计,决定把母亲的遗产5万元交给老吴保管,前提是要在银行设个"双人账户"。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想到这是子女们的一片孝心,老吴还是同意了。

说实话,当初听说"第二存款人"这个名词,老吴还一头雾水。

直到在银行柜台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共同账户"!想要支取钱款,必须两个人同时到场,在取款凭证上签字画押,缺一不可。

如果自己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了,子女就可以替自己取钱。日后自己

其实何止老吴,很多老年人对第二存款人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一听说要和别人"共享"自己的账户,不免有些疑虑:存钱不都是各管各的吗?为什么非要搅合到一起?

把钱交给别人,不怕被悄悄拿走吗?...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稍加了解就会发现,第二存款人其实是个"双刃剑",只要运用恰当,能给老年人的资金安全加把"双保险"。

先说好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把钱藏在家里,难免会引来歹徒;存在自己名下,也可能遭遇电信诈骗或亲属盗取。

有个"把门人"总比单打独斗强,毕竟预防犯罪,集体力量不可或缺。再者,老年人行动不便,一旦卧病在床,自己取钱不现实,总得请人代劳。

如果事先指定了第二存款人,银行那边也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被冒领。还有,万一老人去世,子女要继承遗产,如果事先在银行"立个靠山",也能省去诸多法律程序。

当然也有风险,最大的隐患就是被第二存款人"坑"了。毕竟人心隔肚皮,再亲的儿女也难保不被欲望蒙蔽双眼。

钱在对方手里,说不准哪天就被挥霍一空。还有些长辈想得太简单,觉得随便找个人"搭伙"就行,结果反被不法分子盯上,钱没存成倒把个人信息泄露了。

,设立第二存款人可不是儿戏,需要反复斟酌、慎重决定。对方一旦获得委托,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生杀大权",一定要慎之又慎。

建议先找律师拟个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在银行备案时,最好请多位亲友作证,免得日后产生争议。过程中不要对外人透露太多,以免被居心叵测者利用。

选定人选后,下一步就该携带齐全的资料,到银行正式办理手续了。根据规定,开设共同账户需要双方本人到场,出示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

如果第二存款人行动不便,银行工作人员也可上门服务。填写申请书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弄清取款限额、利息分配、继承顺序等关键点,确保双方都知晓风险和收益。

办妥手续,拿到崭新的存折,老年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不尽然。第二存款人毕竟是"外人",再怎么信任也不可掉以轻心。

建议定期了解对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可疑迹象要及时提防。

每隔一段时间,老人要亲自去银行查询账户明细,看看有无异常支出。如果不放心,随时可以申请更换第二存款人,或者注销共同账户。毕竟钱财安全是头等大事,不可心存侥幸、抱有幻想。

结语

设立第二存款人,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这既是一项法律赋予的权利,更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

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诈骗,单打独斗难免捉襟见肘,只有集众人之力,织密防护网,才能有效守护好养命钱。

11 阅读:5489
评论列表
  • 2024-07-30 12:15

    为了好吞掉突然死亡了的老年人的存款。

  • 2024-07-26 08:44

    全世都有连名荐款 为独中国没有这是为什么?

  • 2024-07-26 08:48

    连名荐款 是老年人的保险安全问题着想 国外一向都有 为什么中国不学习?

刘刘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