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很郁闷,为什么苦读四年本科,毕业后还要考职称,有时候还不如一个中级职称。教育部的学历,财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的职称,到底那个重要。
有人说学历不代表能力,确实如此。学历是个综合性的知识评定,就拿会计本科专业来说,你不但要学习会计专业的课程,还需要学习市场营销类的课程,甚至是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数据库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等。综合下来,会计类的专业课程可能不到所有课程的五分之一。
职称就能代表能力吗?早期的职称确实如此。早期的职称是对会计工作经验的评定,不需要考试。如果没有一定的会计工作年限,是没有资格参加评定的,多少工作年限可以参加初级职称评定,多少工作年限可以参加中级年限,而且申请评定者也确确实实是在会计岗位。因此,在以前会计这个职业都说是越老越吃香,确实如此,这些经验不是一日就能积累的,都是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有学历代表你曾经经受过相关的基础教育经历,有职称代表你的从业经验达到了一定的年限。学历有经验的加持,两者相辅相成让会计这个职业更吃香,更加受人尊重。
然而,自从职称转变为由考代评后,一切就变的不那么重要了。是不是会计类专业或者财经类专业不重要了,是不是实实在在有会计工作年限也不重要了,是不是确实在从事会计工作也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你的报名费交了没有,交了就可以参加考试了,考过就给你证书。职称不再是经验的代名词,更像是你用一年或者两年学习两门或者三门课程的结业证书。
而且,加上社会培训机构的大力宣传,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专员似乎也逐渐理解为,职称比学历更有价值,职称比经验更有价值,更有含金量。最后大家都唯职称是瞻。
于是,大量的裸考人员或者在家闲着没事的人,不管是什么专业,也都开始参加会计职称类考试了。这让那些会计专业的学生苦不堪言,我辛苦四年会计本科,凭什么要输给你两门或者三门课程的职称考试,我还要学税法,你哪几门课程连税法都没有。明明我四年本科可以打败两门或者三门课程的职称,偏偏还需要我在职再去考个职称。
如果没有职称这个怪胎,会计人员的就业和薪酬就不会那么悲惨了,被称为烂大街。毕竟参与竞争的人少了,没有单位愿意用一个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去做账,不懂税法的人去报税。
当然,也不是说会计专业的人就适合做会计,不是会计专业的人就不适合做会计。但是,不是会计专业的人而在财务领域成为优秀人才的,绝不仅仅只是考了两门或者三门职称的课程,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幸运的是,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或者人事专员,都被无经验的职称所迷惑,被无经验的学历所迷惑。他们在常年的经营管理中,逐渐形成自己一套识别人才选拔人才的流程。他们不但注重学历,更注重经验,更注重能力,更注重品质。这是所有有志于从事会计职业的人的福音,不管你是什么专业。
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