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国钢铁联盟以3300万美元收购塞尔维亚的斯梅代雷沃钢厂,经营9年负债累累,最终以1美元贱卖。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将这座钢厂收购,用了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就使其重获新生,再创辉煌!
从衰败到辉煌,中国企业如何力挽狂澜让斯梅代雷沃钢厂涅槃重生?而这座钢厂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起伏?
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创建于1913年,是当时南斯拉夫联盟最大的钢铁企业。
它的产能一度达到每年220万吨,产品远销欧洲和西亚。
钢厂不仅为斯梅代雷沃市贡献了40%的财政收入,还间接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是支撑当地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柱。
钢厂之所以能够如此兴旺发达,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技术优势。
它毗邻欧盟市场,运输成本低廉;同时技术实力雄厚,工人们甚至能加工出0.14毫米的超薄钢板,低廉的人力成本也是钢厂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一切看似如此顺利,直到20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联盟解体,科索沃战争爆发,政治动荡和战乱彻底打垮了这座钢铁王国。
主要市场一夜之间丧失,原材料供给中断,钢厂开始步步走向没落。
2002年,斯梅代雷沃钢厂宣告破产,五千多名工人面临失业,整座城市陷入绝境。
就在塞尔维亚人对前景极度绝望之际,一个看似希望的火种点燃了,一家美国钢铁公司以3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座破产工厂。
对于穷兵黩武的美国钢铁巨头来说,重振一座破旧钢厂并非难事。
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先进设备,引进了管理精英,信心满满地预期能够在几年内扭转局面。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的残酷,尽管美国人狠砸重金,钢厂的亏损状况却年年加剧。
再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钢企最终在2012年宣告彻底放弃,将斯梅代雷沃钢厂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转手给了塞尔维亚政府。
九年的经营,不仅没有扭转厂房破旧、设备陈旧的状况,反而将钢厂拖入了万丈深渊。
负债累累,拖欠员工工资,美国钢企在离开时更是将所有先进设备原封不动地全部撤走,只给塞尔维亚政府留下一座"烂尾楼"。
塞尔维亚人再次陷入绝望,直到2014年,新上任的武契奇总理燃起了最后一丝希望。
凭借着与中国的传统友谊,他主动邀请中国钢企介入,挽救这座百年钢厂。
2016年4月,在双方几番商议后,中国河钢集团最终以4600万欧元的价格,接手了这座累累负债、岌岌可危的钢铁厂。
对于拥有十亿吨钢铁年产能的中国钢铁工业巨头而言,这座200万吨产能的钢厂微不足道,但中国企业看到了其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钢企有信心重振斯梅代雷沃的生机;另一方面,成功运营这座工厂将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欧洲版图中赢得宝贵经验和声誉。
因此,尽管风险重重,河钢依旧勇敢地选择了介入,并允诺定将斯梅代雷沃打造成"多瑙河畔的明珠"。
接手初期,河钢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一方面,数十年的停滞落后让工厂生产线处于半停顿状态,除了频繁故障,产能和效率也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当地工人由于多年拖欠薪资,精神状态十分低迷;再加上语言文化的隔阂,让中塞员工之间存在不小的隔阂和隔阂。
面对这一系列现实困难,河钢上下同心,自下而上采取了系列化的改革攻坚行动。
在管理层面,河钢首先大刀阔斧地坚简繁琐的内部流程,杜绝内耗。与此同时,也从技术层面大量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工艺,从根本上提升了效率。
更为关键的是,河钢管理团队苦心孤诣地想方设法争取到了当地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他们坚守在第一线,以诚恳的态度与员工交流沟通,让塞尔维亚员工真心感受到了中国员工的敬业和负责精神。
就在双方建立起互相理解和信任的人际纽带之后,一个接一个的艰难关口也终于迎刃而解。
比如在一次极寒冬天,多瑙河结冰导致物资无法运送,中塞员工并肩作战、放弃了节假日加班加点,终于渡过了难关。
每每见到这些画面,塞尔维亚人无不被深深感动。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互相理解与信任,才让斯梅代雷沃钢厂终于在河钢接手半年后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后,河钢又陆续引入了成本控制、智能制造等先进理念,再接再励地将钢厂的产能和效率一步步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到了2021年上半年,斯梅代雷沃钢厂更是摘得了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的桂冠,出口额高达3.04亿美元。
短短几年间,它从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一跃成为塞尔维亚最闪亮的明星企业。
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复苏,不仅为这座城市重新注入了活力,更让当地数千名职工家庭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被遗忘在阴暗角落的斯梅代雷沃,街景如今焕然一新。
最让人欣喜的是,当地五千多名职工的薪资水平几乎全部翻番,一位热轧车间的工人自豪地说:"自打到河钢塞钢上班后,工资比之前足足增加了一倍多。终于有能力给家里的老房子彻底修缮一新了!"
这样的故事,在整个城市无处不在。一位83岁的老人由衷感谢中国企业,"是他们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工作和希望。"
是啊,一座百年钢厂的浴火重生,不仅让当地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更重燃了这座城市的希望之火。
从某种程度上讲,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发展繁荣,影响远不止于此。
它被视为中国"一带一路"在欧洲版图上的一个成功缩影和典范,引起了德国、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主动寻求与中方企业的合作,希望借鉴这一宝贵经验。
可以说,在短短数年间,这座曾经破旧不堪的钢铁厂就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的一张名片,展现了中国工业的雄厚实力和大国担当,为"走出去"增添了信心。
时至今日,斯梅代雷沃钢厂已经走出低谷,重现百年辉煌。
2021年上半年,钢厂出口额就突破3.04亿美元,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
而且,钢厂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大幅降低了失业率,员工薪资水平大幅增长。
"感谢中国企业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工作和希望!"斯梅代雷沃市一位83岁的老人由衷地说。这样的感谢之词,在整个城市无处不在。
事实上,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发展繁荣,影响远不止于此。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欧洲版图中的样板工程,河钢塞钢的成功运营赢得了欧洲企业的广泛关注。
德国、希腊、匈牙利等国都开始主动寻求中国企业的合作,希望借鉴这一宝贵经验。
同时,这次并购也进一步增进了中国与东道主国家的传统友谊。
塞尔维亚人民由衷地感谢中国朋友在困难时期的大力支持,武契奇总理更是直言,"中国成了塞尔维亚人民重新燃起希望的地方。"武契奇总理由衷地说。
在两国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塞两国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这些问题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钢集团的接盘和两国之间的合作显得更加珍贵和有意义。
他们通过共同努力和协商,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和分歧,使得两国经贸合作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这一转折不仅展示了中塞两国政府和企业的智慧和勇气,更体现了双方对友谊和合作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从上世纪60年代,两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中国为塞尔维亚修建了热电厂、铁路、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曾被塞尔维亚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建设者"。
时至今日,两国的友谊在斯梅代雷沃再次升华。塞尔维亚人民由衷感谢中国朋友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谱写了中塞友谊的新篇章。
"友谊之路会越走越宽广。"塞尔维亚一位工人说道,他还表示,未来自己定将继续为增进中塞友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事实上,斯梅代雷沃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通过此次成功并购和高效运营,中国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出大国担当,塑造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越来越多中资企业正走向世界舞台,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征服全球市场,也将友谊的火种播撒至世界各地。
相信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理念引领下,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能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结下牢固友谊,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人们常说,命运捉弄人。但是,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而在未来的道路上,只要携手同行,定能抵御风雨,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