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除特殊情况外,暂停所有跨国收养申请。
这也就意味着,外国人几乎是不可能领养中国儿童了。
事实上,自1997年以来,美国家庭就收养了超8万名中国儿童。其中,女孩占据了绝大多数,高达85%。
那么,为什么被收养的大多是女孩?这一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叫停跨国收养·】——»
事实上,这一政策调整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2023年,中国GDP达到17.7万亿美元,人均GDP突破12000美元大关。
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年,中国儿童福利支出高达1500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惊人的300%。
与此同时,国内家庭的收养意愿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中国收养申请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150%。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自主照顾这些儿童的能力,不再需要向外输送。
然而,这一决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支持者认为,中国儿童被发达国家领养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
反对者则担心文化认同问题和潜在的歧视。一项针对5000名网民的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反对跨国收养,30%支持,10%持中立态度。
不过,要理解这一政策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回顾跨国收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跨国收养的兴起·】——»
1992年,中国颁布《收养法》,正式允许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
这一政策的出台,与当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同年,仅有206个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接纳。
但进入21世纪,美国家庭对收养中国儿童的热情急剧上升。到2005年,达到了惊人的7903人,占据了美国当年跨国收养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中国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加上收养程序相对简单,成为美国家庭的首选。
这种现象甚至在美国社会引发了“中国女儿”热潮,成为一时的社会焦点。然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被收养的大多是女孩?
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7年,美国共收养了近8万名中国儿童,其中85%是女孩。这一悬殊的比例,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重男轻女思想。
此外,相比在美国本土收养孩子,收养中国儿童的费用要低得多。平均而言,收养一个中国儿童的费用约为5000美元,包括申请费、翻译费、旅行费等。
相比之下,在美国本土收养一个孩子平均需要30000-50000美元。这一显著的成本差异,使得更多的美国中产家庭能够负担得起跨国收养。
然而,跨国收养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隐忧。
«——【·收养背后的隐忧·】——»
2019年,美国富商爱泼斯坦涉嫌在私人岛屿上组织未成年性交易的“萝莉岛事件”震惊世界。
这一事件可能涉及多个国家的未成年人,包括一些被收养的儿童。这一丑闻引发了人们对跨国收养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跨国收养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
2020年,一对美国YouTuber夫妻因收养中国自闭症儿童获得大量关注,却在获取流量后宣布弃养,引发了网络舆论风暴。
超过100万人在请愿网站上要求追究他们的责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收养家庭的不负责任行为,也促使多国重新审视跨国收养的监管制度。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跨国收养作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
2022年,一名美国公民因涉嫌利用“助学贷款”挑选孤儿收集敏感信息而被中国有关部门逮捕。
这名间谍以提供助学贷款为名,接触和选择特定背景的孤儿,意图培养潜在的情报来源,获取中国敏感信息。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被收养的儿童可能遭遇不测的风险,如人体器官贩卖、强迫劳动、性剥削等。
据联合国估计,每年约有120万儿童被贩卖,其中部分来自跨国收养。这些潜在的风险凸显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收养儿童追踪系统的必要性。
面对这些隐忧,中国政府决定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再向其他国家送养儿童,这一决定显得尤为审慎和必要。
此外,这一政策的背后,也是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显著进步。
«——【·儿童福利显著改善·】——»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功不可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从2000年的22%提高到2023年的95%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从39.7‰降至7.1‰。
2023年,国家罕见病救助基金覆盖了121种罕见病,惠及超过10万患儿。这些进步大大降低了儿童因病致孤的概率。
社会福利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孤儿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孤儿津贴从2010年的每月1000元提高到2023年的每月2500元。
截至2023年,全国95%的福利院实现了“小家庭”模式,为孤儿提供更贴近家庭的照顾。在教育方面,所有孤儿都能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免费教育。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孤儿数量可能进一步下降到10万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愿意收养孤儿,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2023年,国内收养数量首次超过跨国收养达到1200名。这一趋势表明,中国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更加包容、关爱的氛围。
然而,更大的挑战和更深远的变革,正在整个人口政策领域悄然展开。
«——【·人口政策调整·】——»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2021年全面三孩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转变。
为鼓励生育,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产假延长至158天,男方陪产假15天,每月发放育儿补贴1000元。
这些政策初见成效,2022年二孩及以上出生人口占比达到52%,比201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然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依然严峻。2023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9%,预计到2050年将攀升至30%。
劳动力市场也面临压力,2023年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比2010年减少了约5000万。
这一趋势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预计到2030年,老龄化可能导致GDP年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在这一背景下,保留年轻人口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叫停美国收养中国儿童的决定,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都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