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献鼎,又名三仙献鼎。它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转嫁矛盾,把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主体和傀儡之间的矛盾,最后再大张旗鼓的把傀儡给解决掉。
逐字拆解,三是量词,不只代表数量是三个,也泛指多个。山字最初在易经先天八卦里,代表居于地上安稳不动的高大物体。山者艮卦,有终止的意思,也代表巨大的阻碍。
献是动词,表示献祭、进贡或奉送物品以表敬意、表现给人看。鼎字最初指代煮东西的器物,从大禹铸九鼎开始,鼎就成了权力的象征,代表王位、帝业。
三山献鼎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让几座像大山一样的“阻碍”,把权力交出来。在古代,帝王用三山献鼎布局权力交接的过程中,极少数只是交出一个位置就可以,但大多数是连同性命都交出去了。
三山献鼎局的起源小编认为三山献鼎局最早来源于夏朝,是大禹治水成功后,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变公天下为私天下布的局。
那我们就回顾历史,看看三山献鼎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按照史书记载,在大约四千年前,中国出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袭王朝,夏。
夏的产生,源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工程——大禹治水。在中国古代,人们深受洪水的灾害。解决水灾,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全流域治理,这就需要统一协调黄河流域的所有部族。
在当时,牵头联合治水的是由四大部族组成的联盟,他们的首领分别是:居于领导核心的禹,以及契、稷、伯益。有意思的是,这四位正分别是后世夏、商、周、秦四朝的先祖。
在各个部族的共同协作下,历时十几年的治水工程终于成功。禹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空前的威望。治水工程结束后,四大部族都接受了舜帝的赐姓,禹部族姒姓,契部族子姓,稷部族姬姓,皋陶、伯益部族嬴姓。
在治水成功不久后,禹召集诸侯在会稽山一同祭祀。防风氏因为故意迟到,被禹直接处死。禹借此机会震慑各路诸侯,强化了禹以及整个姒姓的权威地位。后来便由禹来接替舜帝,成为华夏各部族新的联盟领袖。
但是,在禹以后,谁来接替他的位置,却成了一件充满悬念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接替禹位置的是他的儿子,启。这种靠血统继承的方式,和当时的禅让制度是相矛盾的。按照当时启的资历和威望,是不可能与同样治水有功的契、稷、伯益相提并论的。于是禹准备将启扶上马,然后再送一程。这就有了改天换地的三山献鼎局。
禹处死防风氏以后,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稷回到原来的封地;伯益被大禹定为继承人。最终,赢部族因为威胁到启的权力,遭到打压,其首领伯益被启所诛杀。
启靠着子承父业,成功建立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大禹的布局,真正做到了改天换地,让天下人的公天下,变成了他后裔的私天下。
三山献鼎局的案例相信大家都知道曹操小壶分粮的故事。曹操起兵征讨袁术,大军三十万,每日消耗粮草巨大,而这时袁术又闭门拒战。两军对恃一个多月,曹军开始缺粮,又是正逢大旱,收不上粮。粮官王垕请示曹操怎么解决,曹操让他用小点的斛斗给士兵发粮。王垕照做,没想到刚实行就激起了兵变。
曹操知道必须要找一个替罪羔羊,才能平息众怒。他对王垕说:“借你人头一用”。王垕深知其中的原委,担下克扣粮草的罪名。曹操斩了王垕,将士的士气重新提起来了,将袁术打的大败。
在现代电视剧天道中,韩楚风与另外两名副总裁,竞争正天集团总裁的位置。丁元英建议他以退为进,主动退出。让另外两名副总互相对抗,使他们的矛盾上升为集团内部的主要矛盾。等到矛盾激化的时候,企业必然因此蒙受损失。
此消彼长,有了比较,董事局看清楚谁是争权的谁是干事的。最终,韩楚风坐上总裁的位置,顺理成章的收拾残局,可谓是众望所归。
三山献鼎局的总结三山献鼎局的本质是挑拨。布局者以退为进,让矛盾双方对抗起来,然后自己隔岸观火,像极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
有意思[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