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关系和人心,是管理的焦点

董希水 2024-04-17 17:21:08

王丰辉(资深金融从业者)

每一个管理者,都是从被管理成长起来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天生的管理者,如果有,要么是马后炮,要么是跪舔。

《韩非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说句话时,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行不行,别只看其表、徒听其言,要放到实际岗位、实际场景中看。

现实中,的确有些人因缘际会,一下子就在其位了,但真正要具备管理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么踩坑、要么被坑,总之不会一帆风顺。

而我关注的,就是管理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成长逻辑。

自己是组员时,一份PPT被Leader要求改十几遍,这个过程我也经历过,相当郁闷,恨不得半路给他套麻袋;当时就想,我要是Leader,就要尽量避免这样的场景重演。我也分析过,之所以如此,100%是Leader的责任;很多管理者信奉“这事别让我说第二遍”,懒于把事情清晰表达,甚至把这种“懒”视作权利的表现。

等走上管理岗位,你也要如此吗?那就成长为自己最讨厌的人,一遍遍循环,不过是赵处变成王处,何其悲哀?

建议的做法是,“把任务说清楚”,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并且生怕自己说不清楚,还要追问“我是否说清楚了”;碰到PPT的场景,建议先一起确认大纲。

自己是组员时,也碰到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一个任务下来不知道来龙去脉,不知道背景,导致做事情的尺度、分寸以及脉络,很难把握;等出了问题,Leader略微透露一些,指导道“这里因为这个原因或者这个人,应该怎样怎样”。

碰到这种情况,你怎么想?你肯定想,你要是早告诉老子这些,哪还有这些折腾。

建议的做法是,“让信息透明”。这一点,极少有管理者能做到,当然管理者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公司机密、商业机密、权限不够等等。而在我看来,这都是扯。要么不安排任务,既然安排任务,就要把该任务相关的事情交代清楚。

以上这两点还不算啥,只是属于管理的弱点,或者能力不足,或者格局不足。

2

以我过往对金融的理解,以及现在对互联网公司的了解,大家最无法忍受的就是管理者对组织关系和人心的漠视和无动于衷。这不叫能力不足,这叫渎职。

何其有幸,我们处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但国际局势、经济环境、不可描述等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变革又不得不为。

我呆过体制内,也呆过互联网公司,这两类在生产关系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且很难改变。这儿插一句,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互联网公司在组织协同上比体制内高效,于是有许多金融机构纷纷号称要向大厂学习,且打住,各有绕不过去的鸿沟吧,不能整体上谈谁比谁优,在特定环境下都有相对优势。

举一个小例子,体制内和互联网公司都不协作,但成因和表象不同。

体制内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并且在风险文化之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互联网公司是一味强调协作,但毫无边界和分工,并且在生存文化之下,能闭环则闭环,内耗严重。(泛指而非特指,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

而这些,都是生产关系的问题。而生产关系的问题,无论哪种公司,都是管理者的问题,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的问题。

如果不改变生产关系,一味转型和变革,高高挥起鞭子,希望有成效和产出,那都是扯蛋。

高中物理,我们就学过力的合成与分解,A团队向东,B团队向西,C团队向南,D团队向北,好不热闹。每一个人都拼尽全力,每一个人都陷入痛苦,终局就是人心涣散。

在扭曲的生产关系下,不要谈协作,谈都是妄谈,没有意义。

有的管理者,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说自己不是管理层,没办法从源头来改变这些,但作为管理者,哪怕屁大的管理者,九品芝麻官,总有负责的小环境,从改变小环境开始,也对得起那个岗位和屁股。

管理者都是忙碌的,日理万机,无数视角和纬度。越是如此,越要合理分配时间,抽丝剥茧、理顺脉络、使团队各按其位,使资源合理分配,使生产效率最大,花多少时间都值得,这叫布局。

与此相反,整天瞎折腾,就是不触及关系的调整和资源的理顺,所求是什么呢?

3

再说人心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仅次于生产关系的第二大问题。生产关系是把人放置到体系中,不去理会具象个体的诉求和情感,更关注一个个小组、最小的战斗单元。

但即使有顺畅的生产关系,人终归是人,万物之灵长,个体与个体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小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个体所求也不一样。

人心问题,就需要管理者通过沟通、聊天等方式,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地方,尽量使个人所求与团队目标一致。

例如产品和研发,产品一个负责人、研发一个负责人,这两个人所求完全不同,能把产研搞好?比如一个公司,两个老大,这两个人几乎不沟通,能把部门搞好?这是不可能的。

还有,有人想横向发展,有人想纵向发展,有人想做技术专家,有人想走管理序列,有人求稳,有人求变,这都需要管理者来腾挪,这叫微调,就像围棋的落子。

把员工视同一人是美好的愿望,在体力劳动环境下,还有些可能;但脑力劳动环境下,尤其是依赖创新、突破、协作的环境,千万不要把员工视为一人。

我在管理上的体会,不要考验人性、不要漠视人性。

例如,布置任务之后没有督办只看最后的结果,这叫考验人性;流程流转没有时效谁着急谁催办,这也叫考验人性;高燃的个体是少数的,普普通通、动辄躺平,才是常态,包括我自己。

只让牛拉磨不让牛吃草,这叫漠视人性;996是福报,这叫漠视人性;在动荡变革之下、未来不确定之下,认为优秀的员工不会离职,这也是对人性的漠视。

从生产关系入手,这叫布局;从个体诉求出发,这叫落子。两者相结合,我认为能解决80%的管理问题。

再延展一下,有一个好的管理方法,叫推演。给定几个假设,不同团队与组织的边界和分工,给定几个参数,关键员工和骨干员工的诉求,基本就可以推演半年乃至一年的团队情况,乃至业绩情况。而这种方式,从我踏上管理之路,就开始验证,这其中,生产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几乎是生产关系的协调程度,决定了终局;而人性的幽微,决定了从初始到终局的快慢(如果后续有空,就这个问题我再多铺展一些)。

那有人问,有没有那种孤勇者,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一切,而无视生产关系的扭曲。有的,但都死得快。

不要做变革中的英雄,尤其是在扭曲的生产关系中。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0 阅读:0

董希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