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华中野战军被迫北上,与山东野战军合并,而薛岳重兵压缩山东防线,山东局势急转直下,两军的首领陈毅和粟裕状况也不容乐观。
山东局势不利,陈粟分离在即陈毅这边,是在1945年入山东,来之前陈毅找了毛主席,更希望自己去东北,让罗荣桓留守山东,但是中央有中央的考虑,陈毅也只能服从大局安排。
自从掌管山野以来,陈毅6战只有泰安一胜,其余5负1平,尤其是泗县之战失利,淮阴、淮安丢失,山东野战军伤亡严重,军中流言四起,认为陈毅不会打仗,换帅声音传到了中央。
粟裕这年苏中七战七捷,被毛主席预言未来能指挥50万军队,看似顺风顺水。
但是从国军的视角看,苏中七战是各有胜负,粟裕虽然歼敌数据好看,但是国军李默庵成功的把粟裕压缩到了苏北,远离了南京。
陈毅和粟裕两位未来的开国将帅,都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战役,来为自己正名。
党中央有没有给机会呢?有给但不多了,全国局势不乐观啊,丢失了苏中,山东局势也打不开,若二人再不能证明自己,那陈毅将调离山野,由徐向前来接任了!
为何粟裕宿北战役最紧张?这是关乎元帅大将名单的战役我们假设,徐向前来山东真的成行了,陈毅如愿去了东北,我们可以推演下,当然只是推演,有不同看法可以留言评论。
此时罗帅和林总正在东北打开局面,二人身边有一个协调者:刘亚楼。让林总服气,让罗帅满意。陈毅也擅长协调,曾协调过朱毛分歧,相信陈毅也能协调二人,对标者就是刘亚楼。
徐向前在后来的山西作战,手下也有一员干将王新亭,打仗也是能手,粟裕在徐向前手下,应该能发挥王新亭的作用。
但是刘亚楼和王新亭都有一个问题,都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两人干练能打,奈何林总、罗帅、徐帅太强了,舞台就这么大,二人唱主角的机会不多。
也就是说若陈毅和粟裕在山东分离,那就没有日后的陈粟大军了,可能元帅大将的名单会重新书写了,毕竟军衔是需要战功来证名的!
而为了破薛岳四路围攻,陈毅粟裕联手打了宿北战役,这是陈粟的翻身仗,粟裕评为个人最紧张战役也可以理解了!
粟裕陈毅布大局,叶飞猛攻成关键,胡琏悲愤不已宿北一战,粟裕四路大军,选了戴之奇,也是日夜观察的结果,原因也简单,其他几路大军都齐头并进,粟裕一直找不到战机。
偏偏戴之奇冒进了,还不撤退,这战机再不抓住,翻身仗如何打起?
而包围了戴之奇,分隔包围就要歼灭阻援,偏偏胡琏来救援,还一路进攻,一路包抄,足见胡琏真不是泛泛之辈。
这一攻一包抄,把叶飞给暴露在了大纵深,眼看要歼灭,这时野司也察觉到了叶飞纵队的危急,让其撤退。
叶飞虽然恼火不已,但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知道大白天、大纵深的撤退,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于是命令士兵休整,待傍晚再突围。
到了傍晚,突然对胡琏发起进攻,正是这一攻,把胡琏搞蒙了,胡琏本就多疑,为了安全起见,闭门不出,观察局势。
正是胡琏这一退,让粟裕又找到了战机,命令叶飞加入围攻戴之奇,终于解决了戴之奇。等胡琏再攻上峰山,看到的已是一片残骸了。
如果说陈粟大军从什么时候形成,那肯定就是这场宿北之战,这一仗挽救了一名元帅一名大将。
这一仗谁抢了头功,那肯定是叶飞。这一仗谁是最佳助攻,那肯定是胡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