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众人皆醉我独醒,毛主席:为了胜利,不止海安,应放弃更多

战役基基 2024-03-28 02:36:17

1946年粟裕在苏中战役两战全胜,更是把美械83师打的满地找牙,打出了解放战争初期的首胜,全军士气大涨,认为美械国军不过如此。

国军增兵,我军骄兵,唯有粟裕冷静,单骑走百里游说

而国军这边,老蒋在前两战失利之下,从南京增兵北上,直指粟裕的后方海安,誓要把粟裕赶出苏中。

我军在宣家堡、泰兴、如皋痛击李默庵,这是解放战争的首场胜利,苏中野战军上下都决心死守海安,如法炮制,再把国民党军打一顿,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

唯有粟裕冷静思考,认为我军必须放弃海安,不可死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原因有三:

粟裕打探敌情得知,此次敌人增援10万人,加上之前的12万人,总兵力在22万左右,几乎四倍于华中野战军。敌人在前两战已经吃过亏了,必然会更谨慎,李默庵也不是泛泛之辈,肯定会在战术上求变,我军不可能如法炮制前两次的胜利苏中两胜之后,大家心态陡然逆转,认为国军根本不可怕,坚决死守,这正是骄兵的前兆。作为司令员,粟裕很有必要扭转大家的轻敌思想。

于是粟裕不辞辛劳,和警卫员轮流开摩托、开单车,从海安前线,赶往淮安华中军区,劝说军区司令部放弃坚守海安,以运动战打胜仗。在粟裕的劝说之下,华中军区同意了粟裕的建议。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收到华中军区会议的结果,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认真思考后,就明白了粟裕在苏中形势的严峻。

毛主席回电同意了放弃海安的建议,为了让粟裕宽心,毛主席特意嘱咐粟裕:做好丧失更多地方的准备,唯一目的就是打胜仗。

毛主席高瞻远瞩,用人不疑,远在千里之外,听到粟裕不辞千里游说华中军区,又综合了华中军区,苏中前线的意见,就能判断出苏中形势危急,相信前线。

换做老蒋,肯定会大发雷霆,命令守将死守殉国,也要等待救援,参考济南战役的王耀武,毛主席和老蒋真是天壤之别。

李默庵为获胜改战法,粟裕虚实结合戏耍国军

这次李默庵果然改变战法,选择了稳步推进的方案,用老蒋给他新增的10万援军,密集靠拢,粟裕很难再将他们分割包围。

既然做好了放弃海安的准备,那粟裕也不能浪费这次主动的战机,粟裕先在海安外围,分成多部,并构建防御工事,分批穿插袭扰。

打的就是敌军不知道我军虚实,让敌军以为我军主力还在海安城,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袭扰之下,敌军进展缓慢,并且成为惊弓之鸟,一遇到敌袭,就疯狂火力输出。

等敌人打下第一道工事的时候,已经消耗了一万多发炮弹了,弹药大量损失,没了弹药支持,敌人更警觉了,行动更谨慎了

如此之下,粟裕看到部队很难再袭扰消耗敌人了,于是命令部队撤出工事,佯装败退,敌人见状猛扑上来,粟裕最后一个部队也顺势撤出海安。

粟裕的主力转移到了哪里呢?其实就在海安不远的城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李默庵攻入海安后,认为已重伤我军主力,不知道从哪里收到的情报,认为粟裕也重伤住院了。国军行动从警觉又开始变得散漫下来。

而一个小小的海安城,也容不下李默庵的22万大军,李默庵只能让一部分军队驻扎在海安外围,这正中粟裕下怀。

粟裕这次选择了李堡作为战场,组织优势兵力,对敌军发起围攻。

国军以为共军已经被击溃,不知从哪里冒出这么多的共军,一面呼叫援军,一面慌忙应战。

粟裕怎会让敌人充足准备呢?命令部队猛攻,只一个小时战斗,粟裕就歼敌一个半旅,9千多人,而李默庵援军抵达时,连粟裕的影子也没看到。

粟裕看到李默庵运动起来了,注意力都在李堡,于是连夜穿过了国军的腹地,直捣后方丁林。

后方敌军被我军袭击,觉得这么短时间,粟裕不可能从李堡来到丁林的,于是电报李默庵:不打紧的,一会就能解决战斗了。

殊不知这也是粟裕的主力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又歼敌3千,并缴获敌后方大量武器装备。

李默庵彻底晕头转向,想不到粟裕转移兵力如此迅速,战术也灵活多变。虽然占领了海安城,但是不知道粟裕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只能坚守城中。

国军将领人心惶惶,李默庵也只得命令部队不得单独行动,必须要互相配合,互相照应,方可出击。

0 阅读:2

战役基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