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贫困,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3种让人穷一辈子的穷人思维

云边的墨菲 2023-08-14 21:15:57

穷可以通过努力提升,改变现状,而穷人思维,却能反向塑造我们。

比如学习法律,不一定当律师,但却能反过来锻炼我们思维的缜密性;

学习沟通技巧,不一定当销售,但却能反过来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看起来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但在无形间,我们的选择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

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如影随形、深入骨髓的。

比方说穷人思维对人的影响之一是,喜欢用时间来换钱。

而这又反过来,让一个人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抽不出时间去提升自我。

想想多少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每天把三分之二的时间卖给了公司赚薪水。

同时为了省房租,宁愿住在很远的地方,花费大把时间在路上,下班后早已累成狗。

结果日复一日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敢迟到、不敢生病,稳定地穷了下去。

电影《海上钢琴师》有句经典台词: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我双手赞同这话,而下面3种难以察觉的穷人思维,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第一种“穷人思维”,有用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对自己当下有好处。

他们总喜欢问,学这个有什么用?做了这个选择,以前学的还能用上吗?

也就是说,短期内看不到好处和回报的事情,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这样做付出总是能及时看到回报,表面看起来很划算,但长期来看,却很吃亏。

为什么呢?

相信你在洗澡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了把水温调到合适的温度,反复调开关。

刚开始时,流出来的水有点冷,于是把开关调了调,谁知水很快就变烫了。

只好再次把开关往回调了调,可水温又凉了,接着又把开关往后调。

这时,终于等到合适的水温可以洗澡了,可为什么不能一下子调出合适的水温?

这是因为系统本身具有滞后性,因而并不会立刻产生结果。

所以,就会出现像调水温这样的延迟现象。

世界上很多具有长期价值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锻炼身体、钻研一门技术。

都会有这样的延迟现象,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才能看到进步。

也正因如此,在努力看不到回报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着放弃。

而人生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你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所以,用短期回报来衡量付出的“有用思维”,长期来看必然会错失很多机会。

拿董宇辉来说,他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直播行业,杀出一片重围。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着连撒贝宁都惊叹的知识量。

而当初积累这些知识,也并非抱着立即看到回报的心态,就像他自己所说:

我在想,另外一个平行时空里的我,如果当年在西安工作的时候那么忙,晚上回家很累了,今天这个书不看了。

或者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极度的自卑,每天躲在宿舍里。

蒙着耳机打游戏,也不去看书,可能我就不会有这些表现。

大学看很多书,工作看很多书,所以你最后理解我生命的改变,只是命运垂青的一个傻子。

董宇辉的经历印证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正如董卿所说: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

抱着“有用”的思维看问题,其实是在用现在换未来,用眼前的利益博弈长远的发展。

然而人生并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所以,长期抱着“有用思维”来看问题,只会让人的目光越来越短浅,忽视长远利益。

第二种“穷人思维”,存量思维。

关于存量,逻辑思维CEO得到联合创始人脱不花说过一段话:

一切存量,皆为虚妄。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好名声、认识的关系、积累的资产。

只要不是出于活跃的发展态,都是"死存量",是冰棍儿一样的存在—看起来挺大,实际上在化。

人应有主动的“去存量”意识,定期检视一下自己的存量资源,盘点一下自己的心理账户。

对照接下来想做的事儿,主动和一部分存量包袱说再见。

那什么是存量思维呢?我认为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思维方式。

比方说,觉得毕业后工作了,就再也不用学习了;

觉得进入了知名大公司工作,未来就可以高枕无忧;

觉得在稳定的体制内上班,后半辈子从此就有了保障。

也就是说,存量思维是一种终点式思维,习惯把终点当成可长期依靠的资产。

与存量思维相对的,是增量思维。

是一种无论现在拥有什么,拥有多少,都会不断进取和开拓,持续成长和进化的思维。

具有增量思维的人,会把着眼点放在未来,而不是现在。

他们看重的不是我现在拥有什么,而是未来会获得什么。

假如把存量看成一个水池,那么增量就是不断注入的水。

只有让水流动起来,池子里的水也才会充满生机,否则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和臭水。

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死守存量不注入增量,也会变成一潭死水,被困于其中。

小S凭借着综艺节目《康熙来了》长红十几年, 从台湾红到内地。

然而在康熙停播之后,已经41岁的小S的事业发展却很不顺利。

做的几档综艺《姐姐好饿》《真相吧!花花万物》《小姐姐的花店》,在豆瓣上的评级都很低。

不过,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虽然长红多年,但在《康熙来了》节目中,蔡康永才是真正挑大梁的人。

而小S的毒舌、耍宝也只不过是跟着蔡康永的节奏在走。

所以没了搭档的帮衬,小S马上就原形毕露,独自主持的节目口碑一塌糊涂。

用高开低走来形容她的事业毫不夸张,而今天的局面,就是她沉迷于过去的光环造成的。

而反观阿雅,她一直抱着归零的心态,探索属于自己的路。

21岁凭借一曲《锉冰进行曲》爆红,后来成为综艺《我猜》节目的主持人。

在事业当红时,远赴美国游学,学习戏剧、英文、画画,练习瑜伽。

从美国回来后,再次回归综艺,大家已经发现她不一样了。

她将节目《我猜》又掀起一波高潮,也因此获得台湾电视最高奖项金钟奖。

之后,她开始尝试转型,演话剧、做访谈、写作出书、做制作人……

10年之后,阿雅带着《奇遇人生》节目回归。

人们发现,记忆中的鬼马女仔,早已经蜕变成一个知性的女性。

《奇遇人生》也以超高的好评度获得豆瓣8.9的高分。

至此,连当初经常欺负她的小S也开始羡慕她,在节目中这样说:

“阿雅其实我内心真的很为你自豪,我就是一直在做相同的事情。”

正是因为阿雅没有固守存量,呆在自己的舒适圈,注入了增量,及时充电,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增量也随时会变成存量。

而死守存量,不补充增量的做法,无异于在和时代对抗,其结果必然是输。

第三种“穷人思维”,量入为出。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手里有10块钱,就想着干10块钱的事。

他们习惯以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来考虑当下。

而与之对应的“杠杆思维”,手里有10块钱,想的却是如何干100块钱的事。

他们习惯以小博大,用很小的支点去撬动更大的资源,去做更大的事。

比方说离普通人最近的贷款买房就是利用了杠杆,假设总房款100万,首付20%。

那么,只要想办法凑够20万首付,当下就能拥有一套100万的房子。

但如果只接受全款,哪怕手里有50万现金,也只能干着急了。

但能够拥有财富的人,都是善于利用杠杆的高手,比如稻盛和夫。

他从创业开始,就主动承接连大公司也不敢接的棘手订单。

比如他创办的京瓷,第一次接到的大订单来自IBM公司。

别的大公司之所以不接这一大单,是因为苛刻的要求令人望而却步。

当时一般的规格要求一张图纸就写完了,但IBM却有整整一本。

而且尺寸精度的要求也比平时高出一个等级,那时京瓷连测量这种精度的仪器都没有。

面对重重困难,稻盛和夫并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大家迎难而上。

结果经过几次努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全部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退回。

当时,稻盛和夫心里也多次动摇。

但他深知:做好这个订单,对于扩大京瓷的知名度,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机。

于是,他继续鼓励并带领所有员工攻坚克难。

最终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做出了满足客户苛刻要求的完美无缺的产品。

而京瓷也依靠此订单逐步打开了市场,有了更多的订单。

对此,稻盛和夫说: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

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

这其中蕴含的智慧是:影响力就是杠杆和生产力。

影响力扩大后能撬动更多的信任、资金和源源不断的订单。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辈子唯一使用过的杠杆恐怕就是房贷了。

认知贫困,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

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贫穷。

电影《1942》中,一句对白曾让我很震撼。

财主范殿元在家破人亡时,对着自家长工说了这样一句话:

“等我到了陕西,立住了脚,那就好办了。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长工拴柱说:“好啊,东家,我到时候还给你当长工!”

同样是一穷二白,十年后,财主仍旧是财主,而长工到头来依旧是长工。

听起来可悲又无奈,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被自己的思维禁锢其中,而不自知。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我是墨菲和鱼,一个专注自我提升和自我治愈的小姐姐

0 阅读:21

云边的墨菲

简介:一个通过写作,见证自己成长的30+女生,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