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家里盖房,一对母子上门干瓦工活,竣工后父亲给了双倍工资

山静悄无人语呀 2024-08-31 02:43:54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985年,李家村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村子里的人都在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忙碌。这个贫穷的村庄里,李大伟家算得上小有积蓄,但也不过是勉强糊口。为了让家人住得更舒适,李大伟决定盖一座新房子。可要找瓦工却不容易,既要手艺好,又要价钱公道。经过多方打听,他终于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了一对母子做瓦工的。

这对母子中的母亲叫赵翠花,个子不高,脸上满是风霜的痕迹,但眼神坚毅。儿子张强,虽然只有二十出头,但干起活来比村里的壮劳力还利索。母子俩一来,李大伟的心放下一大半,想着这房子肯定能如期完工。

李大伟站在正在施工的房前,看着母子俩忙碌的身影,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旁边的妻子王芳说道:“这两个人干活真是踏实,价钱也合适,咱们总算是找对人了。”

王芳抹了把额头的汗,点头附和:“是啊,听说他们是从外村来的,好像是跑了不少地方了。”

赵翠花似乎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笑着插话道:“李大哥,王嫂子,咱们尽量早点把房子盖好,你们也早日搬进去住个舒坦。”

王芳忙接过话茬,笑着问道:“翠花姐,你们老家是哪里的啊?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们?”

赵翠花听罢,脸上笑容微微一僵,但很快恢复如常,说道:“我们老家在隔壁的丰台镇,因为日子过得紧,出来找活干,哪里有工就去哪里。”

王芳点点头,也没再多问。她发现这对母子总是很少与村里其他人接触,每天干完活就直接回到工棚里,吃饭也是在自己带的饭盒里扒拉几口,从不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渐渐地,村子里开始有了议论。

“你听说了吗?李家找的那对母子,好像不怎么爱跟人打交道。”

“是啊,他们好像总是避着咱们村里的人,而且只收现金,不留欠条,这可有些怪了。”

这些闲话传到李大伟耳朵里,他心里也不免犯嘀咕。一天傍晚,李大伟看着正在给房子铺瓦的张强,忍不住问道:“张强啊,你们母子俩真是辛苦了,这几年是不是在外面跑了不少地方?”

张强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回道:“是啊,李大哥,我们就靠这双手挣钱,哪里有活就往哪里跑。”

李大伟点点头,但心里始终有些不踏实。尽管如此,眼看着房子快要竣工,李大伟也不愿多想,毕竟这些人是靠手艺吃饭的,也没见他们做过什么不好的事。

然而,随着新房的建成,赵翠花和张强的来历却逐渐成了村里茶余饭后的焦点。村里人开始猜测,他们为什么总是避开村里的人,为什么只收现金不留欠条。李大伟心中的疑虑也在不断加深,他开始怀疑,这对母子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新房即将竣工,李大伟心里盘算着,等房子一完工,家人就能搬进去,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竣工前几天,李大伟突然接到村长老刘的通知,要求他立刻暂停施工。

“李大伟,你先别急着把房子盖完,村里出了点事。”老刘神色凝重地对他说。

李大伟愣住了,“怎么了?不是说房子盖得挺顺利的吗?”

老刘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村里有人举报,说你找的那对母子,是外村的逃犯,涉嫌偷盗还在多地行骗。我们也不敢大意,特意通知你先停工,等事情查清楚再说。”

李大伟听到这话,心里一沉,“不可能吧,赵翠花和张强干活一直踏实,也没看出什么不对劲啊!”

老刘摇了摇头,“现在村里人都在议论纷纷,你也知道,这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出了什么事,影响可就大了。”

李大伟回到家里,心情沉重。他的妻子王芳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忙问道:“大伟,出什么事了?是不是房子那边出了问题?”

李大伟叹了口气,把村长的话告诉了王芳。王芳听完也惊呆了,“这可怎么办?赵翠花他们一直干得挺好,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正在这时,赵翠花进来送工具,看到李大伟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也猜到了一二。她放下工具,走到李大伟跟前,轻声说道:“李大哥,我能不能跟你说几句话?”

李大伟点了点头,示意王芳先出去。赵翠花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李大哥,我知道最近村里有不少关于我们的风言风语,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你说明白。我们母子确实是从外地来的,但并不是什么逃犯,更没干过违法的事。”

李大伟皱着眉头,“那你们为什么总是避着村里人,只收现金不留欠条呢?这让人很难不怀疑。”

赵翠花苦笑了一声,“李大哥,我知道你心里有疑问。我丈夫早些年去世了,家里欠了不少债,我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为了凑够儿子的学费,不得不带着他四处打工,但我们从没干过违法的事。之所以只收现金,是因为我们欠了债,不想让债主找到我们。”

李大伟听完,心里五味杂陈。他看着眼前这个疲惫不堪的女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赵翠花的眼睛里有泪光闪动,她继续说道:“我也不想拖累别人,只想靠自己的手艺挣点钱,供儿子上学,改变命运。”

李大伟深深吸了口气,“赵姐,我相信你。可现在村里的压力很大,我也不好办。”

就在这时,王芳推门进来,对李大伟说:“大伟,我觉得翠花姐说的有道理。我们都知道她们母子干活多认真,眼看房子就要完工了,不如就让他们把最后的活干完吧。”

李大伟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我顶住压力,让你们把工程做完。但是,房子竣工之后,你们就尽快离开村子吧。为了避免再生事端,我会给你们一笔额外的钱,算是对你们辛勤劳动的感谢。”

赵翠花眼里含着泪水,感激地说:“谢谢李大哥,我们母子不会忘记你的恩情。”

几天后,新房终于完工。李大伟在村民面前对赵翠花母子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悄悄给了她双倍的工资。赵翠花带着张强,默默地离开了李家村。

赵翠花和张强离开李家村后,村里的流言蜚语也渐渐消散了。村民们不再谈论他们,李大伟的新房也终于顺利入住。秋天到了,田野里金黄一片,李大伟站在新房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色,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王芳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红薯,对李大伟说道:“大伟,别老在门口站着了,进来吃饭吧。”

李大伟笑着点了点头,正准备转身进屋,突然听到有人喊他:“李大伟,有你的信!”

李大伟抬头一看,是村里的邮递员老陈。他接过信一看,上面的地址是省城的,他顿时有些疑惑,“省城来的信?我可没什么亲戚在那儿啊。”

王芳走过来,擦了擦手,说道:“拆开看看是谁寄来的,兴许是好消息呢。”

李大伟撕开信封,里面掉出一张照片和一封信。他拿起照片一看,顿时愣住了,照片上是张强穿着校服站在一所大学的门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李大伟急忙展开信纸,信是张强亲笔写的:

“李大哥,我是张强,记得我吗?一年前,您家盖房子的时候,我们母子俩在您家做瓦工。今天,我终于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这是我刚拍的照片,特意寄给您,想告诉您,我没辜负您的期望。我知道,您那时候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您还是选择相信我们,这份恩情我们母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母亲也让我代她向您问好,她说,感谢您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希望有一天,我能亲自向您当面道谢。”

李大伟读完信,心里五味杂陈。他看着手中的照片,仿佛又看到了当初那个满脸汗水的年轻人。王芳凑过来,看了一眼照片,惊讶地说道:“这是张强吗?他考上大学了?这孩子真有出息!”

李大伟点了点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是啊,谁能想到呢?当初大家都在怀疑他们,可现在看看,这孩子多懂事。我们能帮他们一把,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王芳点点头,“大伟,我看你把这封信挂在咱们家的墙上吧,提醒咱们自己,也提醒村里的人,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

李大伟默默地点头,他将信挂在了新房的墙上,正对着餐桌的位置。每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李大伟都会看一眼那封信,心里总是感慨万千。

那天晚上,李大伟的女儿小丽指着墙上的信,问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信挂在墙上?”

李大伟摸了摸女儿的头,温和地说道:“因为这封信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事情我们看不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不能轻易去评判别人。”

小丽眨了眨眼,好奇地问道:“那张强哥哥以后还会回来吗?”

李大伟微笑着看着女儿,轻声说道:“也许吧,等他学有所成,他可能会回来。你说,人这一辈子,到底该怎么走,才算是走对了呢?”

0 阅读:6

山静悄无人语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