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拾遗:要想劲不散,提肛、圆裆、松松腹股沟

顺江聊武术 2024-07-27 02:48:48

开胯的确是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可能是我引入的体操与舞蹈图片中动作的缘故,大家将开胯与劈叉联系在一起了。这里说明一下:开胯不需要借助劈叉那么深入的韧带拉伸,能劈叉也不说明胯开了。有许多中青年朋友热心询问,自己还能否开胯,这个答案是肯定。只要坚持科学的训练,开胯并非难事,而且不用劈叉到一字马那个程度。陈拳中有一招,跌岔。许多人就将整个前腿坐在了地上,当成劈叉一样,这就错了。跌岔对裆部是有要求的,裆部不能贴地,最低要保持离地四指宽的高度。

从外形上看,跌岔定势将裆部全部贴地难度更加大,完成这样的姿势说明韧带很松,一字马自然不在话下。但是真实情况是,跌岔保持裆劲,更加辛苦,一岔到地其实下肢解放了,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地面上,身上的劲全都散了。而我们开胯的目的就在于将上半身松沉劲传导下来,这一岔到地,好不容易松下来的劲,一下子没了,太可惜了。等进入下一招之前,又要重新找劲。这样招招都断劲,定势就散劲的功夫,练再多年,也无用。下面图片中的跌岔就是不对的,请拳友们注意避免:

​不可否认,一岔到地需要更好的韧带松柔度以及骨骼的灵活性。但是掌握内家拳的开胯还真不需要这个。内家拳需要的是劲连绵不断,身体要端正,架子高低并不重要。掌握劲的运转方法之后,走低架的确涨功力快,但是刚学拳就放大架子,放低身形,收获有限,而且还伤身体,特别是自学的拳友,更加要注意,不要一味求低架子,得不偿失。《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鑫前辈曾说道:“ 两大腿根要开。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合。心意一开,裆即开矣。不会开裆者,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者细心参之。” 这就是之前对中年读者提到的“开胯首要心开的”出处,望拳友细心揣摩。

上面谈到在“跌岔”这种招式中,裆部靠近地面会让裆劲散掉,犯断劲之病。行拳中断劲,这样的拳是无法应用到实际对抗中的。当身体掌握了开胯的方法,能顺畅得将上半身的松沉劲接下来,下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呵护好从“千沟万壑”汇聚而来的劲,首要目标就是不让其断了消息。一旦断劲,在行拳中,就是招式毛病的源头;在对抗中,就是对手可乘之机。

要想劲不散,提肛,圆裆是关键。提肛,不要太用力,只需用意微微收缩;意也不要过重,太重与太用力,会导致胸口憋气,反而影响了周身的灵活,久之对身体也不好。提肛是保持档劲(裆势)的关键,希望大家行拳时多注意。提肛与顶头悬是一对,这两点把握住,在尾闾中正的状态下,中定劲就容易控制了。

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摆架子的时候圆裆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身形一动,裆就被挤压成“尖”的了,也即是犯了“夹裆”的毛病(前篇《内家拳拾遗:马步的力量》中谈到“夹裆”之病)。静态的圆裆好做,身形一动就破坏了,这一点困扰了许多拳友。对抗中一上手,拿不出内家功夫,其主要根源就在这里。

开胯要松大腿根(腹股沟),保持圆裆也需要特别注意松腹股沟,这一点是被大家忽视掉的。大家认为开胯了,劲下去了,那么腹股沟的任务就完成了,可以先休息一下,剩下的事情由下面的关节去处理吧。内家拳改造后的身体是个永不停息运转的机体,劲从身体某处通过了,可不是过了就不管了。一旦某个关节“懈怠”,劲就断了。

对于在行拳中保持圆裆,腹股沟起到什么作用呢?大家先想想圆裆对应毛病“夹裆”、“尖裆”、“塌裆”的姿势。本来好好的圆裆怎么一动就变成“夹”、“尖”、“塌”的形态了?“夹裆”、“尖裆”的成因是,后腿跟进,前腿没有接应,所以后腿对前腿造成了挤压。前腿怎么接应呢?松前腿腹股沟,让后腿过来的劲直接下去,这样裆就不会被挤压了。“塌裆”的成因是,前腿移动,后腿没有配合,重心被拉低,导致臀部低于大腿。后腿如何配合?前腿移动的同时,后腿松腹股沟,将后腿的劲带入前腿(劲移动,非外形),这样就不会拖累前腿,造成重心被拉低了。

1 阅读:40

顺江聊武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