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降息,中国楼市和股市有何影响?

海菡聊商业 2024-09-21 11:02:31

美国终于降息了,在全球投资人猜测和期盼数月之后,美联储这次不再墨迹和打太极,不仅毅然降息,而且一次性下调50个BP,将联邦利率决议从5.5%下调至5%,这不仅对美国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在未来数年内对中国产生不小的影响,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该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对我们又有什么切身的利益影响呢?

1、什么是美元周期?

要理解美国降息带来的影响, 我们得先理解美元周期的内涵,如果你将地球看着是一个经济体,那么美国无疑是“中央核心经济区”,是能够主导和影响全球经济秩序的,其他的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美国的政策变动。

现代经济制度的基础架构是出现了现代商业银行,货币的表现形式是纸币,而国家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发行纸币,执行机构就是央行,央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基础货币后通过信贷进行信用扩张。

所以,货币和信贷的源头是央行,各个国家和经济体都有自己的央行,地球这个经济体的央行就是美国的央行——美联储,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方向,积极/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者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常的手段是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其中降低利率(简称“降息”)最常用,也是投资机构最关注的,我们老百姓直白的理解就是央行“放水”,货币从央行流向商业银行,再流向机构企业,最后流向个人,市场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资金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有钱了,企业就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个人会降低储蓄扩大消费。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反方向,增加利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收缩资产负债表,直白的理解是央行要从市场上将货币/资金收回去,此时的市场利率上扬,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个人消费欲望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越来越低。

说到这次的美元周期得从疫情说起,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短时间内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经济瞬间衰退,企业不敢投资,个人不敢消费,失业率暴涨,眼看就是一场经济危机到来,此时的央行自然是要选择“逆周期调节”,也就是要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做得最积极,一次性下调150个BP,将联邦利率决议从1.75%下调至0.25%,并且还实施QE(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美国经济也很快就“起死回生”了,经济立马从走出“V”字型,从萎缩变成正增长,股市也触底反弹,失业率从14.9%降低至3.6%。

总之,在2020年美联储那次大降息的催动下,美国经济避免了萧条,重新回到欣欣向荣的场景,但是这种“零利率+无限QE”的金融核武器也有副作用,利率这么低,央行印钞这么多,大家都借钱融资去投资和消费,这导致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货膨胀从0.1%上升到9.1%,创下了四十年新高,物价急剧上涨,老百姓买啥啥贵,社会不就乱套了嘛。

所以,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必须打压下去,央行就必须进行“逆周期”操作,2022年5月开始加息,到2023年7月,利率增加到5.5%,这个利率水平达到了二十年最高,高利率对经济也是有副作用的,大大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这会抑制经济活动,物价也就自然低了。

所以,你就得明白一件事情,加息这件事情不能维持很长时间,这次是维持了1年时间,上一次维持了8个月,2008年次贷危机前那次也只维持了1年时间,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加息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尤其是这种5%以上的高息水平。

现在再次降息也是因为再持续下去弊大于利了,企业融资成本太高了,而且美国是一个负债国家,有庞大的国债规模,目前已经有35万亿美元了,这个债务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利率越高,利息支出就越大,高利率再维持下去,国债利息支出都要大于军费支出了。

从2020年初的降息,到2022年5月加息,再到如今的降息,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周期,这个周期也叫做美元周期,由于美国的央行算是地球的央行,这种周期也会像潮汐一样影响其他国家和经济体。

2、美元周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在银行做过贷款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利率越低、银行的放款意愿越强,那么你贷款的成本就越低,你也越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利率降低时,企业和个人会倾向于从银行融资然后进行投资和消费,相反,如果利率上升,企业和个人就会收缩投资和消费,更倾向于将钱放在银行存起来吃利息。

过去两年,美国加息,一直加息到5.5%的高水平,作为全球的投资者来说,最划算的生意是什么?当然是将钱投资到美国的国债吃利息,最少也是存在美国的银行,这种无风险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如果再加上母国的货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总体收益会更加可观。

以日本为例,由于日本的利率很低,那么将资金换成美元购买美债或者美元存款,就可以获得息差收益,甚至还会在日本贷款日元再进行美元投资,当大量的资金这么做的时候,日元还会贬值,这也是为什么日元会对美元贬值60%的原因。日本政府耗资数千亿美元才缓解了日元继续大贬值的走势,幸好美联储及时降息,否则日元还是撑不住。

在这轮美元周期中,日元是对美元贬值最多的货币,最大幅度达到60%,截至当前也有40%,在主要货币中贬值幅度最大,欧元最大的贬值幅度为23%,截至目前贬值幅度为10%,英镑最大贬值幅度为28%,目前为6.5%。

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贬值的,对美元最大贬值幅度为17%,目前为12%,总体来说,在全球主要货币中,人民币对美元相对还是比较坚挺的,这背后很大的原因还是中国有大量顺差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几年中国每年近万亿美元的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坚挺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中美之间的利差过大,依然有庞大的资金停留在境外,并没有及时结汇回到中国境内,甚至还有部分投资通过各种渠道去吃美国利息以及未来汇兑收益的。

在美元加息的这两年里,中国的资产也是下跌的,而且是在美国加息之前就下跌了,比如房价在2021年见顶后一路下跌,至今全国平均跌幅25%左右,局部地区甚至下跌了30%到40%,而且目前还没有止跌,股市也是在2021年2月见顶的,中概股也在同时见顶,以 中国股票和房子为底层资产的标的都在下跌。

从去年开始,中国为了防止房地产和股市硬着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比如基本取消了限购限售措施,降低首付比例,对股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央行也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降息的措施,但是由于美国利率处于高位,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并不是很大,因为还有汇率要保,降息幅度过大,汇率就难保了,去年人民币贬值到2007年的水平,可见保汇率的压力之大。

如今,美国终于熬不住了,转而降息,那么对中国来说,货币操作的空间就大多了,况且美国降息的周期一项是远远大于加息的周期,美国一般来说加息的时间并不能维持太久,但是降息的周期却可以远远大于加息周期,颇有点“加短降长”的味道。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那次降息周期长达8年时间,最近的这次如果不是被疫情打断,当前应该是处于2019年开始的降息周期中。

鉴于美国降息周期有好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未来数年都有了宽松/扩张的外部环境,这对于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各方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虽然9月20日LPR依然不动,但是未来降息可期。

3、人民币资产有估值修复的机会

过去两三年中美两国的资产是两个走向,美国的房价和股市都在走高,经济甚至达到3%的增速,但是中国的房价和股市都在走低,经济比较艰难的维持在5%的水平。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美国处于通胀中,而中国处于通缩中,人民币对外贬值,但是对内是升值的。

这种情况以往是没有的,以前中国经济增长迅速,而且伴随着一定的通胀水平,尤其是以房地产为核心的资产,价格更是持续走高,所以在2021年前的十几年中国是经济高速增长,还伴随一定的通胀,但是美国是低增速低通胀,而人民币对美元还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就导致以美元计价的GDP中国在迅速接近美国。

而2022年以来,美国经济高增长且高通胀,导致美元计价的名义GDP中美之间的差距在迅速拉大,2021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6%,到了2023年只有65%,按照一般的经济逻辑,你的通胀水平那么高,你的货币应该贬值才对,中美之间是互换了之前的剧本。

中国这两年的通缩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楼市是主动刺破泡沫的,当前的房价基本回到2019年的水平,股市也是IPO太多对股市抽血严重,如今股市挤泡沫也是在为之前的激进还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通缩是比通胀还令人担忧的一种经济现象,比如日本的经济30年停滞不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处于通缩当中,为了治理通缩,日本央行甚至将利率降至负的水平。

通缩为何那么令人担忧?因为会导致经济螺旋式下降,通缩意味着现金越来越值钱,企业和个人会选择倾向于持有现金,对投资和消费持消极态度,因为现金未来会更值钱,现实也确实如此,房价在跌,那么你如果想要购房,最佳的方式是推迟到未来等房价跌更多的时候买入才划算,消费也是如此,既然未来价格会降,那么我选择未来消费才是理性选择。

价格这个信号又会传递到企业端,企业自然会做出判断——消费者暂时不想消费,所以投资会放缓,所以这两年你会看到民营资本的投资是放缓的,这个观点也有数据支撑,2023年民营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0.4%。

回到现实层面,企业的投资放缓,甚至还会收缩投资,具体表现为降薪,甚至是裁员,这又会传递到上下游企业,整个产业集群都会在通缩的影响下缩减投资、降薪、裁员。

这又会传递到个人,员工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当作为生产者的角色被降薪甚至裁员的时候,作为消费者的角色自然会选择消费降级,消费降级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决策——缩减投资,如此往复循环,最终走进一个螺旋式下降通道,极端情况就是日本的失去的30年。

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通缩不可持续,房价持续下跌也并不符合政府的利益,一方面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负翁”,首付都跌没了,对金融体系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另一方面房价持续下跌,地方的土地更加卖不出去,而目前没有可以替代的税收来源,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是财政收入的大头,如果体制内也降息并裁员,这伤害的就不仅仅是普通百姓的利益了。

要治理通缩,自然要迎来通胀,温和的通胀——2%左右——是必须的,如果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也不太符合普通人的利益,比如水电煤价格上涨,比如地铁、公交、火车等交通费用上涨也不符合普通人的利益。

最好的方式还是要让资产价格止跌,然后进入温和上涨的通道,绝大多数人都是持有资产的,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如今美国降息,而中国的资产价格已经跌了好几年了,当前的价位也将泡沫挤得差不多了,中国央行采取行动的外部约束大大减少。

这两天,虽然LPR依然保持不变,但是后面的日子还长呢,9月不降,还有10月呢,另外人民币这两天也在升值,已经快逼近7了,香港股市也连涨两日,上证指数也连续2个交易日翻红,总体来说,对后市是谨慎乐观。

0 阅读:1

海菡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