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八年的时候日本发生了一件比较奇异的事情。
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在坐火车上、还是在电车上、亦或是在轮渡上,都会发现有许多人在读王阳明《传习录》。
不少人看完后,都闭上了眼眸,陷入了沉思。
在人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在《传习录》里寻找渡己的方法。
王阳明少年时因科举不中而仕途坎坷;中年被下了诏狱,流放到了龙场;到了后期,他率军讨伐,却被人污蔑为造反。
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推向生活的绝望境地。
但他却是稳扎稳打,轻松渡过难关,最后成圣。
《传习录》是一部名言文集,蕴涵着使他摆脱人生困境的三个关键。假如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那就看看《传习录》吧,也许会为你指明方向。
无怨无悔
据《传习录》所说,王阳明门下弟子陆九川曾得过一场大病,全身酸痛。
陆九川躺在床上,抱怨着上天对他的不公,抱怨着他的悲惨命运。
王阳明若有所思地说道,埋怨没有任何意义,要做的就是真正的快乐。
陆九川停止了对老天的咒骂,开始平复自己的心情。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伤势确实在逐渐好转,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
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一遇到困难,就会抱怨。
殊不知,越是在心里埋怨,就越是倒霉。
王阳明在1506年被降职到贵州的隆昌县。那时候,这片区域万山密布,到处都是荆棘,到处都是毒瘴,普通人很难生活。
王阳明初来乍到,整日寝食难安,经常长吁短叹。
有一天,一个下贬的官员,携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个下人,经过这里,想要在这里住上一晚。
这几日来,他们在崎岖的山道上跋涉,已经是筋疲力尽,饱受磨难,只能感叹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谁知那一夜,三个人都染上了感冒,情绪低落,不到两日就都去世了。
王阳明安葬了三个人之后,叹了口气说:“若有愁绪,岂能不亡?”郁闷的心情总是压在心里,那还能过什么日子?
看到他们这一幕,王阳明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怨言。
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眼前的局面。
因为这个驿站实在是太破旧了,所以在不远处找了个山洞,取名为阳明小洞天。
在缺乏食物的时候,他自己开辟了一片田地,甚至还留下了《西园诗》,将自己的种植经历娓娓道来,说得十分开心。
他的日子虽苦,但倒也悠然自得。
三年之后,他得到了一道旨意,前方的道路,也变得清晰了许多。
荀子曾经说过:“怨人的是贫穷,怨天的是没有抱负的人。”
一遇到困难就埋怨运气的人,一定会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
往往就是因为自己的抱怨,导致了所有的倒霉。
有句话说的好,心中想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无论人生多么艰难,都不会被击垮。
在这条颠沛流离的道路上,不要抱怨,要快乐,生活才会变得光明。
不偏不倚
我读的时候看见《传习录》上有这么一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如果你能时常反省自身,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又何必去怪别人?”
爱批评他人的人,只会看见他人的缺点。
但若是能够自我反省,就能找出许多的缺陷,从而对症补救。
在生命中遇到麻烦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内部寻找解决的办法。
王阳明在一五一一年被调到鲁陵县任职。
他是个正直的官员,一上任,就把农民的“葛布捐”给废除了。
可没想到,翌日清晨,他的宅子周围竟然围了不少平民。
他们七嘴八舌地讥笑王阳明只会虚张声势,不会做事。
众家仆纷纷勃然大怒,怒喝一声“忘恩负义”,然后纷纷出去疏散群众。
王阳明立马制止道:“这件事情,一定是我做的不对,别让百姓们受委屈了。”接下来数日,他一直在调查,终于查到了原因。
这所谓的葛布捐,其实不是官府发下来的,而是地方上一位已经退隐的宦官,私下里收取的。
如果农夫不服从,就会被宦官狠狠的揍一顿。
所以王阳明的仁慈政策,其实是把农民拖下水了。
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他不惜丢了官职,也要上奏为民做主。
在他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使那些平民成功地免了的税赋。
对于民众的咒骂,王阳明并未斥责,反而顺藤摸瓜,将事情给摆平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很多困难。
总是盯着别人,总是埋怨别人,只会迷茫自己的双眼,最后走错了路。“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一个人的头脑越清楚,就越不会胡乱指责别人。
他们总是能够在批评别人之前,反省自己,让自己处于最糟糕的境地。
如果你能做到知难而退,那你就能做的更好。
王阳明少年时代,刚正不阿,为人仗义,曾经被关进大狱。
这个消息一出,他的老婆就惊恐地哭个不停,他的爸爸更是愁的一晚上头发都白了。
被关在了冰凉冰冰的地牢里,他很是懊恼,懊恼自己为什么要站出来。
在那段时间里,他头发蓬乱,无精打采,直至他在墙上看到了一本《史记》。他突然意识到:司马迁尚且能忍受屈辱,那么他就更不必放弃自我了。
一念及此,方森岩顿时精神大振,挥毫写下了一首诗句:
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
之后,王阳明也就不后悔了,他沉住气,潜入心境,寻找自己的生命之路。
是的,一个人虽然犯下了不可挽回的过错,但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在人生的最低点,自省胜过责备,奋发图强胜于沮丧。
王阳明于1519年到赣南去平定山贼。
当初剿灭山贼的时候,他还亲临一线,为的就是振奋军心。
可谁知道,在路上遇到了一群山贼,原本文质彬彬的王阳明,竟然被山贼给捅下了马来。
好在贴身侍卫拼死将他从重围中拉了出来。
他出师的首场战斗,就这样输在了自己的冒失上。
在他们的营地里,几位将军担心王阳明会伤心欲绝,一起来安抚他。
掀开门帘,千夜就看到千夜端坐在一张沙盘上,正在认真地分析着这场战斗。
想了想,王阳明还是选择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下达了一个虚假的命令,说他要离开。
当夜,强盗大开筵席,王阳明率领三军,将强盗一网打尽。
王阳明在失败之后,并没有过多的责怪自己,反而很快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最终扭转了战局。
就像《传习录》里说的那样: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之为贵。“这句是;当一个人明悟了自身。去悔悟固然是很好,”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但也不能太过于自责,这样会陷入对自我怀疑,就会渐渐失去自信。”
生命最不值得的莫过于在回忆中煎熬自己,把将来埋葬在过往。
在过去的过错面前,敢于反思,敢于翻开新的篇章。
只有不放弃,重新树立自信,才能反败为胜。
中国哲学界的领军人物王德峰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阅读《传习录》。”
此书不但包含了王阳明的高深学识,而且还包含了他的人生哲学。
哪怕是在最糟糕的时候,他也没有抱怨过,也没有懊恼过。
他一直都抱着一种豁达的心态,主动修行,努力提高自己。
当你面临各种困难和困难的时候,何不抽出一点空闲来读一读《传习录》呢?
通过对王阳明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把握住“三个点”,适当地反省自己,重拾信心,我们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困境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