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太常见很多人都有,但如若出现这个变化可能会癌变

博惠评健康 2024-06-20 15:57:12
胃炎非常常见,胃可真是见过世面的,什么精茶淡饭,山珍海味,烟酒饮料,各种美味的不美味的食物,都得经由胃的消化,胃的负担可见一斑,一点损伤都没有,还真不容易,成年人没有过胃炎的人恐怕很少,但同样是胃炎,并不是都一样,同样是胃炎,也有不同的情况。 有人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其实是一个病,只是名称叫法不同罢了,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则不是一回事。 先来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有的人会发现,以前怎么没有这种胃炎啊,是不是以前这种胃炎极少见?当然不是,其实只是名称改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前通常叫慢性浅表性胃炎,很多人都有这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以说非常常见,一般大家所说的他得了胃炎多数是指这种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镜下见胃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不伴有胃粘膜的萎缩性改变。 多数病人并没有症状,有症状的也没有特异性,也就是说,仅根据症状表现难于判断是不是这种胃炎,不过多数人所谓的胃炎其实就是这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不是都要治疗,是否治疗要根据是否有症状、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等来决定。治疗一是对症,二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酌情,并不是所有幽门螺杆阳性者都需要治疗)。 再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可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等,也很常见,但不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见,症状表现相对更多见,比如嗳气、上腹部胀满、隐痛、食欲减退等,没有特异性,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所谓“消化不良”的表现。 萎缩性胃炎怎么来的?10大危险因素要注意: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重要的病因) 2.吸烟、喝酒、高盐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较少见) 4.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 5.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6.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演变 7.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诱发 8.缺铁性贫血 9. 放射性损伤 10.遗传因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演变为癌,算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要引起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可能经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导致萎缩(萎缩性胃炎),出现肠化生、异型增生等多阶段多步聚,最终演变发展成胃癌。粘膜萎缩部分有可能逆转,但一旦肠化生则难于逆转。 萎缩性胃炎要注意随访复查,特别是对于中重度萎缩伴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都要复查随访,具体请听从消化专科医生的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尽管有一定的癌变机率,但也没有那么高的概率,要重视,不过也不要整天提心吊胆,焦虑反而不利于康复。该治疗要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清除HP等)、对症药物治疗等,遵从医生嘱托定期随访复查。
0 阅读:10

博惠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