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老人教给我一张专治胆囊息肉的药方后,我才明白:原来中医的天花板,一直在民间。 在临床多年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医生之间的交往并非取决于社交能力,而是源于共同的医学信念。我曾在医院度过多年,却几乎没有交到什么朋友。 这并非因为我不擅长社交,而是因为我认为志向不同,难以共谋大事,所以并没有强行融入这个圈子的必要。 身边的有些同事,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豪车到豪宅的华丽蜕变。但我从未感到羡慕,因为对我而言,作为一名医生,巨额财富只会让我蒙羞,帮助老百姓脱离苦海,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曾拜访过一位民间老中医,他已经行医70多年,五代传承,95岁高龄仍然坚持为人治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向病人收取过任何费用。 这位令人敬仰的前辈,才是中医真正的天花板。 那些扎根于农村,不以名利为己任的赤脚郎中,才是真正的医术高手。 拜访期间,曾遇到一位胆囊息肉患者,他是当地人、46岁、右上腹胀痛、时好时坏近10年。 10年前,他因家庭琐事郁闷寡欢,后来又因饮食不洁,引起右上腹胀满疼痛。后来经医院B超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同时发现3个胆囊息肉,最大的0.6cm×0.8cm。当时医生建议手术,患者拒绝,慕名来求中药治疗。 刻诊:神清、面色晦暗、右上腹胆区有压痛、自觉身困、厌油腻、右上腹胀满不适、二便正常,舌红苔稍黄腻、脉弦略涩。 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 处方:柴胡、黄芩、枳实、厚朴、金钱草、蒲公英、栀子、土鳖虫、白僵蚕、半夏、鳖甲、乌梅、鸡内金、黄芪。 服用后,症状开始好转。治疗半月,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复查,发现胆囊息肉由原来的3个变为1个,大小仅仅是0.1cm×0.2cm。 为什么能管用呢? 我想道理还是在方子中。 黄芪——补气健脾; 土bie虫——活血化瘀; 白僵蚕、半夏——祛风化痰; 乌梅——利胆消胬肉,为息肉要药; 柴胡、枳实、厚朴——疏肝理气解郁; bie甲——软坚散结,又能防利湿伤阴; 鸡内金——消积滞,同时减轻胆囊负担; 金钱草、蒲公英、黄芩、栀子——清热利湿,解毒利胆。 前辈告诉我:“中医的精髓在于传承,只有将经验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如今,我通过自己平凡的文字,将这些宝贵经验和方子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中医##健康##胆囊息肉##你相信中医吗#
95岁的老人教给我一张专治胆囊息肉的药方后,我才明白:原来中医的天花板,一直在民
养生之道探秘
2024-02-26 11:07:36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