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主要有7条: 最早修蜀道的是秦人,凿通了秦岭,开凿出了褒

历史地理看小趣 2024-03-06 15:30:29

古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主要有7条: 最早修蜀道的是秦人,凿通了秦岭,开凿出了褒斜道,后来蜀王挖通了大巴山,开出了金牛道。 褒斜-金牛道成为两条最早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的蜀道,首次实现了南北贯通,奠定了古蜀道的基础,也是当时到成都最近的通道。 此后,勤劳的人们开凿出了更多的蜀道,大致分为北线和南线。 南线除了金牛道,还有米仓道和荔枝道。 米仓道:为川中人进入汉中提供了便利,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蜀汉时期著名的宕渠之战,就是为了守住米仓道,张飞大战张郃。 荔枝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唐王李隆基为了给杨贵妃送荔枝,专门修了这条荔枝道,大大方便了川东的人进入汉中。 北线除了祁山道在甘肃境内,其它都在陕西境内。 祁山道:因为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得名,名扬后世。 陈仓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是蜀汉争霸时期的故事,这里面的陈仓就是这条陈仓道。 褒斜道:是蜀道的主干道,两汉时期,几乎所有的驿路都设在这条道上,“明修栈道”就是指褒斜道的栈道。 傥骆道:在唐朝时期曾取代褒斜道,成为从长安入蜀最便捷的道路,沿途设有11处驿站。 子午道:原本是所有古蜀道中最难走的一条,但是唐朝时为了运送荔枝,在修南面的荔枝道时,也多次重修子午道,这条道路就变得越来越畅通。

0 阅读:141
历史地理看小趣

历史地理看小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