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河南一教授自称退休费花不完,给学校捐出8208万巨款,自己却衣服带补丁,出行挤公交。 1942年,王泽霖在江苏苏州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吃苦是避免不了的。 而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艰苦朴素早已成了刻进骨子里的习惯,王泽霖就是如此。 他打小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读书的时候,他发奋图强。 25岁,从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取得了兽医学学位。之后又在取得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学位。 1984年,他到了河南农业大学任教,自此就扎根在那里,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入职后,他发现学校的基础设施很落后,不要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了,学校连像样的实验楼都没有。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他在教书之余,还办了一个养殖培训班,通过给农户们提供养殖知识和服务,来收取一点酬劳。 当然,这个酬劳,并不是漫天要价,而是结合农户的承受能力定夺的。 就这样,他用将近10年的时间,攒下了400多万。 九十年代的400万,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但王泽霖教授毫不犹豫就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学校。 在这笔款项的支持下,学校建了两栋实验楼,还购入了实验设备,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在科研教学方面,他也是攻坚克难。 大家都知道,科研项目是需要经费支持的,并且还很烧钱。但在王泽霖教授这里,科研经费不是难题,他不会向国家伸手要,而是自己创造。 他让企业与研究所合作,通过将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来获取转让费,然后用这笔钱支持科研工作,以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靠着这样的方式,他先后获得了500万的转让费。除去学校所得的155万,他本人和研究所还有345万。 然而,王泽霖教授又是不假思索就将钱投入到了科研工作。 其中230万用于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因为他希望能够给科研人员带来足够的保障,让他们能够一心搞科研。 相较于对学校的出手大方,他对自己却极其“抠门”,出席正式场合,连件像样的西装都不舍得买,出行也一般选择挤公交。 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要将8000多万的科研所得全部捐给学校。 要知道,这些钱是他毕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所得的,是他一生的心血,但他坚持要捐给学校,希望可以建设更好水平的实验室。 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王泽霖教授却表示,这些钱只有用在实地,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同年2月,他被授予了河南省年度科学技术贡献奖。 心中无他,唯报国尔。王泽霖教授的举动,完美诠释这句话的含义。而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称颂和敬仰的人。
“我的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河南一教授自称退休费花不完,给学校捐出8208万巨款,
悬案龙探长
2024-03-12 11:56:48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