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想要一劳永逸,结果一败涂地!

冷玉看文化 2024-08-29 12:35:03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以后,心理越发膨胀,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就连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里。

他觉得“王”这个称号太低端,根本配不上他的功绩,于是独创了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皇帝”。

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便自称始皇帝。

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直到千世万世无数世。

说实话,他可真够狂妄的,他认为他建立的朝代不会灭亡,他的统治会永远继承下去。

如果按照他的逻辑,到现在都不知道传到多少世皇帝了。

可是,天下是要统治的,统治不好就会垮台。

“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该如何统治呢?”

这是嬴政登基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

为此,他和他的大臣们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在政 治上,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郡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一律由皇帝决定。

国家的权力被皇帝牢牢地攥在手中。

比如在制度上,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

这样一来,各地的交通更加便利,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商业活动也发达起来。

比如在军事上,派出五十万大军平定南方,添设三个郡;

又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打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的大量土地,设一个郡,下辖四十四个县。

国家的土地越来越辽阔,由原来的三十六个郡增加到四十个郡。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治理,国家运转逐步走上了轨道,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

这下秦始皇该满意了吧?

可是他并不满意,甚至还觉得远远不够,因为他想要的是“铁桶江山”,是牢不可破、坚不可破的万世基业。

为了达到目标,他又实施了两个自认为可以一劳永逸的“伟大方略”。

一是修筑万里长城。

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拥有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

那个时候,中国最主要的外患就是北方边境的匈奴部落。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用大量民伕,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这条万里长城在抵御匈奴上的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修筑长城的过程异常艰辛,说是“自残”都不为过。

据记载,秦修万里长城历时十余年,动用兵士三十多万人,征用民伕数十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病死、累死、受伤而死、受刑罚而死者高达十数万人。

这么多人的死去,导致无数家庭破碎,大量田地无人耕种,全国粮食大幅减产,底层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后来的社会大动乱埋下种子。

二是进行焚书坑儒。

要建立万世基业,光有坚固的防御体系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安定的人心。

为了统一思想、控制人心,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颁布了一条法令:除了医药、种植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

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

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将在背后议论他的儒生发往边境,并将其中四百六十多名情节严重者全部活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的高压政策,表面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儒生们不敢读书了,老百姓不敢乱说话了,大臣们也不敢质疑他的决策了,可人心却渐行渐远了。

试问没有了人心,还能保得住江山吗?

军事上的绝对防御,思想上的绝对控制,秦始皇想通过这两种手段筑就牢不可破的“铁桶江山”。

可惜事与愿违,他死后,“铁桶”从内部开始溃烂,他曾经欺压的百姓揭竿而起,他曾要坑杀的儒生拉起队伍,秦王朝离心离德,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始皇想要的一劳永逸并没有实现,而是变成了一败涂地。

秦始皇到死都不明白的是:

民言可疏而不可堵,人心可用而不可愚;

修筑长城是千秋伟业,可滥用民力却是取死之道。

也许,这世间本没有什么一劳永逸,只有选对方向,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走向更加美丽的远方。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4-09-28 20:42

    春秋文字差异,秦书同文依旧不能统治。凭周占地盘,何德何能分封?汉初无为而治,遗民不跪统治,造假周而捧儒。谁统治,孔家屹立。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