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兴奋?皆因为有这个活动

苹苹说过去 2024-07-14 02:19:58

在我国古代,科举制自诞生以来一直都是朝廷选拨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平民子弟改变阶层的上升渠道与实现胸中抱负的主要途径。在科举制当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探花”一词,指的是在科举考试当中殿试成绩排名第三的进士。

不过,其实在探花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并非是指这个意思。而且那时候,一个考生如果考中了探花,甚至比中状元还要兴奋,这是为何呢?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发展较为成熟的时期,不但考试科目多达一百余科,而且还出现了武举,探花一词最早正是出现于唐代。在唐代,考科考的学生主要有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朝廷官办学校的学生,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学者以及私塾学生,考生需要先经过县、州级别的考试,考试合格之后再去往长安应试。

每一年的秋天,考生在地方进行考试,称为“秋试”,合格的考生于明年春天赶赴唐都,在尚书省参加“春试”。春试便是考生们寒窗苦读十年后最为重要的考试,一旦考中,就将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

春试放榜公布成绩的时间,通常是在二月份,被录取的进士们则往往被称之为“及第”,头名进士为状元,其于进士的名次并没有专属的称号。

唐代科举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们将会参加名目众多的庆典,比如说打马球以及各种喜宴,这其中有一个活动名为探花宴,在长安的杏花园中举办。举行宴会时,人们会在上榜进士当中选取两人作为“探花使”,他们的任务是去长安知名的园子采摘鲜花,以来供众人欣赏,如果鲜花被别人率先采走,两人需要接受惩罚。

而探花郎并不是在众进士中随意选定的,想要成为探花郎,众进士们需要比拼一下颜值,只有年纪最小并且最为英俊的两名进士才能成为探花郎。

到了那时候,两名探花郎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的大街上遍访名花,那场面要多风光就有多风光,就像现在的顶流明星办见面会一样,少不了吸引一众迷妹迷弟们的追捧。

更为重要的是,新晋进士一旦被选为探花郎,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相比于其他进士更容易进入唐都那些高门大户、官宦世家的视野,对以后的仕途和婚姻都大有助益。毕竟,谁不喜欢既有文采又有相貌且未来可期的少年才俊呢?

因此,对于没有当选状元的进士来说,如果能够成为探花郎,可以说简直比做状元还要风光。

唐朝覆灭后,“探花”这个词便极少出现在史料记载当中,毕竟不管是五代十国的各个国家,还是后来一统天下的两宋,都城里面都没有杏园,那探花宴自然也是没有了。

北宋时期,科举制中的殿试成为了常制,到了北宋末年,探花一词失去了它原有的意思,开始与名次挂钩,自此成为了殿试第三名的指称。

0 阅读:29

苹苹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