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克服困难”的心态,这才是很多孩子一直优秀不起来的原因

兰妈谈育儿 2024-05-29 22:27:52

文/兰妈谈育儿

为什么有些孩子明明很努力,就是一直没什么大的变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反思一下孩子对待努力的态度了

全职妈妈晶晶,是我一个朋友的远房亲戚

自从生了宝宝之后,就辞职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太太,丈夫主外挣钱、她主内教育孩子

一直以来,在他们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家庭也生活得和谐幸福

虽然孩子偶尔会有一些顶嘴、叛逆,晶晶都视这些为正常的成长经历

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温婉讲道理的她,却第一次对女儿大发脾气

了解原因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最近一直在提很多过分的要求

•早上起床提要求说:“我要穿裙子,我还要你送我去学校”

•上学的路上提要求说:“我不要吃学校早点,我要在外面吃小笼包”

•写作业讨价还价提要求说:“如果作业提前写完了,我就去找朋友玩儿”

•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提要求说:“我想吃肯德基,现在就要吃”

刚开始面对这些要求,身为妈妈的晶晶还能耐着性子接受,可到了后面,孩子知道妈妈看重成绩,就索性拿考试成绩来说事

一句“假如我考了80分以上,妈妈你打算奖励我什么呀”

如果奖励满意,那孩子会满心欢喜地复习、主动做练习题

如果奖励不满意,那接下来就是摆烂地想干嘛就干嘛,反正不会学习

就拿期中考试不理想来说,晶晶为了让她女儿期末能加把劲儿冲刺,就承诺说:“如果你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课都考90分以上,我就奖励你一辆自行车”

孩子问:“只考一门不行吗”,妈妈鼓励说:“以你的聪明劲儿,只要多努力,三门学科考90分以上,根本不难的”

可孩子却丝毫不感兴趣地说:“那还是算了吧”

眼见如此摆烂,晶晶就忍不住批评几句,还讲道理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看着依然不为所动,她一直以为这是奖品的“吸引力”不够,直到后来了解女儿偏科严重,特别是一做起数学题就开始脑袋疼,她才意识到这就是缺乏“克服困难”的心态

简单地说,也是孩子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态度,因此才一直碌碌无为、优秀不起来

为此,兰妈专门为她制定了三招应对之法,随着心态调整,看待学习的态度就变得积极多了

01

首先

把戒掉物质奖励

奖励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欲望会随着年龄而改变,孩子的物质需求也会跟着失效

等到哪一天,奖品不具备吸引力时,就会失去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全职妈妈晶晶就是如此

记得以前去她家里串门时,就跟我分享了一个育儿妙招:用小红花奖励方式吸引孩子多吃饭只见,面对一吃饭嘴巴说个没完的女儿,她就对孩子说:“如果你把饭吃完了、不剩饭,就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孩子一听“吃饭快的可以得到小红花”,手里的动作就变得积极起来,不再挑三拣四,也不再嘴巴说个没完

看到那一幕,晶晶还一脸得意地告诉我:“看吧,孩子就是要夸、要奖励,他们才能听你的”

可看到喝水、系鞋带、甚至穿个衣服都要奖励的一幕,我的内心不免有些担心

果不其然,当晶晶再次说起她女儿的现状时,她们的亲子关系已经不似从前

晶晶也深刻地意识到:“做什么都要以奖励为目的,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可木已成舟,孩子早已经形成了奖励思维,没有奖励也就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这就是物质奖励的另一端,激励孩子的同时,也在消弱孩子的内在动机,直到不喜欢、不感兴趣、也不想努力的摆烂心理

这个时候想要让孩子重获动力,那戒掉物质奖励就是首要的第一步

你要告诉孩子:“把这件事做好,是你能力上的展现”

也要让孩子明白:“大家欣赏的,恰恰是你努力上进的态度”

果然,晶晶把这两步用在她女儿身上后,对下次考试的信心就跟着大涨,每天放学回家都积极写作业,还主动做很多练习题

问起为什么突然改变那么大时,给出的回答也是:“老师前段时间夸我进步很大,还让同桌跟我学习,我可不能让老师失望呀”

原来,比起物质奖励,孩子更需要的是能力上的认可

有信心,也是孩子增强内在动力的关键力量

02

其次

欣赏孩子的进步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小时候有很强的画画天赋,特别是每次画的人物、花草,看起来活灵活现,就像是画中走出来的真实意境

身边的亲戚朋友也纷纷赞美,表示:“如此绘画天赋,现在好好培养,以后也是一份铁饭碗”

女孩的妈妈为了延续画画兴趣,就经常买很多玩具、零食、还有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

刚开始的时候女孩确实很开心,每天都会多画几幅画,也因此得到了喜欢的零食和玩具

可随着得到的奖励越来越多了,女孩就开始跟妈妈谈起了条件

本来多画一幅画可以得到喜欢的零食、和玩具,只是任选其一

可女孩根本不满足,零食要吃,玩具还要双份的

如果妈妈不同意,那就直接丢掉画笔,一副:“奖励不满意,我不画了”的姿态,也瞬间把妈妈惹怒了

她否决了孩子过去的所有努力,还当着很多人的面吐槽说:“看吧,这就是三天新鲜,哪有什么天赋,根本就是浪费我的钱,还浪费我的时间”

于是,本来相处融洽的母女俩就变得剑拔弩张,谁说的话都不爱听,谁都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对方

这是什么?这就是错误的激励方式

物质奖励能激发孩子动力不假,但当我们习惯用外在奖励去激发孩子时,你会发现物质奖励是越来越“买不起”了

因为,打从我们通过物质奖励促进孩子成长那一刻开始,孩子的吸引力就从原先的行动,变成了对物质的渴望和依赖

一旦某一次没有被满足,那也就失去了努力的理由

所以,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孩子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心态,而是他们没有找到“我为什么要努力”的理由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晶晶就一改往日态度,在我的建议下,她尝试从更多细节上欣赏孩子的进步

刚开始的时候一看到孩子泄气,就会谈条件说:“如果你考试考了多少分,我就奖励你一个什么礼物”

现在再看到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时,就会从欣赏角度鼓励孩子说:“妈妈发现你最近写字的姿势越来越端正了,比我之前读书那会厉害多了”

一听到这里,孩子当时就来了精神,先是问了句“真的吗”,看到妈妈点点头后,作业本上写出的字就更加端庄秀丽了

这就是欣赏孩子进步细节的好处,你能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同样也能感受到进步的成就与喜悦

在“我可以”、“我能实现”的自我信心下,前进的道路也会变得更加平坦光明一些

03

最后

把成就挂在眼前

从失败到成功需要过程,帮助孩子建立“克服困难”的心态也是一样,

期间,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等待,更需要帮助孩子把自我成就、自我信心挂在眼前

记得刚开始从物质奖励这个坑洞跳出来时,晶晶那段时间总是愁容满面,孩子也总是跟她忤逆、对着干

特别是之前做什么都有奖励,而现在做什么没有奖励,反而还要规规矩矩地呆在房间里必须好好学习的对比下,原本就心有不服的躁动也在那一刻被点燃

有一次,女孩还试图想要挤走那个“什么事都要管”的妈妈

她说:“别人的妈妈都出去上班挣钱,妈妈你为什么不出去?老在家里待着有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杀伤力,隔着屏幕都觉得委屈难过,晶晶那一次也哭着找我出主意

可等我了解到孩子是嫌妈妈管得多才烦的现状时,我劝她:“放宽心,不要总盯着孩子不放”

为此,还专门给她提了三个建议:

第一,先把戒掉物质奖励、和欣赏孩子进步的两个首要条件做好

第二,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闲着,跟着一起练字、读书

第三,把孩子的奖状挂在家里明显的位置,最好在学习桌上绘制一个成绩曲线图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三个建议的改变下,晶晶女儿一改往日的不服与叛逆

特别是她自己学习、妈妈也在一旁练字读书时,原本还浮躁的心情就得到了有效的安抚

每次看到妈妈比自己更努力、对学习更上心时,她也不自觉地把妈妈当成了学习伙伴

为了不让自己被妈妈比下去,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更积极热情了

此外,把奖状挂在家里明显的位置、和学习桌上的成绩曲线图,也是获得学习动力的另一种成就吸引

在能力认可、进步细节的欣赏、以及成就感下,原本一想到“考不到分数”就泄气的孩子,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再用奖励激励,学习方面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这就是看得见希望的努力,任何信心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孩子的努力、希望、还有成就感也是一样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点耐心、等待、还有发现,只要你相信孩子会变得优秀,那孩子就能变得优秀

那么,关于孩子没有克服困难的心态就难以优秀成长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73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