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有道无福,甘露之变受制于宦官,最终郁郁而终

清水空流 2022-11-02 07:12:46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包括武则天),是唐穆宗李恒次子。史载李昂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李昂17岁登基,在位14年。最初觉得李昂很无能,因反抗宦官失败而最终受制于宦官,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是郁郁而终。虽然更深地感受到了他在特定情景下的无力和失落,但他的能力真的差得太多,比如他重用的李训郑注人品实在是渣,尤其对王涯的重用。而识人不明是皇帝的大忌。虽然有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的措施,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用处。

甘露之变唐文宗李昂孤注一掷的行动,就是要和宦官奋力一搏,夺取最高权力的一次行动,当最后却输个精光。耳根软,无决断,人再好也不适合当领导,唐文宗就是这样的典型。不过唐朝的宦官时代与汉明两个宦官时代不同,在汉明时代宦官的权力附属于皇权,在汉朝,没有皇帝,宦官没有任何作用,在明朝再跋扈如刘瑾,明武宗只要一张纸条就可令他伏法。而在唐朝,太监的权力在极盛时,超越王权。不仅能控制和诛杀皇帝,甚至能确定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而唐朝宦官之所以如此牛X。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控制了京城的兵权,尤其的神策军,在唐德宗在泾源兵变时,调神策军是主将白秀志护驾,结果神策军一个兵也没到,唐德宗还是在宦官的护卫下得以逃脱,从此之后,唐朝历代皇帝就让宦官执掌神策军。但皇帝就此被宦官控制。这也是李昂发动甘露之变的主要原因,夺回兵权。

在开成四年,唐文宗和大臣周墀闲聊时,悲伤地说道:“周赧王与汉献帝受制于权臣,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唐文宗说这番话时,距离甘露之变不过才四年,但他已经彻底丧失的斗志,宦官已经彻底控制了李昂。在这点上唐文宗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确实是受制于家奴的。甘露之变也是李昂志大才疏的恶果。藩镇割据已成定局,皇帝要维持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就不得不放权给不会篡位的宦官,以维持朝廷内部南衙北司、中央与藩镇之间微妙的平衡。宦官自然不愿意打破平衡。

唐文宗在登基初期,最初在两党之争中和稀泥,实际上是不能决断任何事情,一代贤相李德裕对于唐文宗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单纯好好先生,无法驾驭下属”。意思就是指李昂在政事上不表态很不以为然,问题是李昂是能力欠缺,真让李昂做决定还真是难为他。李昂知道国家问题所在,宦官和藩镇是国家两大顽疾。如果说藩镇是疥癣之疾的话,那宦官势力就是肘腋之患,而且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甘露之变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李昂所托非人,郑注和李训是全盘策划甘露之变的主将,李训是宰相李逢吉的侄子,一个官二代并没有实际能力,而郑注还不如是李训。他就是一个江湖医生,因治好了名将李愬的病,被推荐给了李昂,就凭这两个人,李昂就想铲除宦官集团简直就是异想天开。郑注是一个只会依仗权势谋取私利的贪官,李训则是一个懂得借势追逐最高权利的政客。李昂识人不明,所托非人造成政变失败,事败之后,唐文宗作为“甘露之变”的总策划者,遭到了仇士良等宦官的侮辱。从此,唐文宗沦为宦官的橡皮图章。

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因病情加重郁郁而终,享年33岁。纵观“甘露之变”的经过,唐文宗好比一个赌徒,他既无识人之明,也无政治才能,却想毕大功于一役,赌一把大的,以革百年之弊,失败就是必然。甘露之变也是李昂志大才疏的恶果。藩镇割据已成定局,皇帝要维持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就不得不放权给不会篡位的宦官,以维持朝廷内部南衙北司、中央与藩镇之间微妙的平衡。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3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