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年除夕夜,刘禅宴请百官,大将费祎却被杀身亡。有人扼腕叹息“刘禅死了不足惜,费祎死了,蜀汉就要玩完了!” 费祎是继诸葛亮之后,蜀汉政权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都有过人的才华。诸葛亮对费祎十分赏识,屡屡委以重任,将其从参军提升为司马,参与军中要事。诸葛亮死后,费祎升任军师,后又代替蒋琬为尚书令,不久又迁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了蜀国的一任丞相。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国大军进犯,抵达兴势(今陕西洋县北),费祎率兵御敌。魏军慑于费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军,费祎因此受封成为乡侯。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费祎一如当初的诸葛亮,亲自率军驻扎到汉中,防御北方魏国的入侵。此时,蜀汉国力日渐积弱,朝中政治倾轧,而魏国又虎视眈眈。费祎无意于权势的明争暗斗,一心牵系蜀汉的生存安危。 他带兵进驻昭化(当时称为汉寿),既避免朝廷争斗的是非,又确保有效指挥抗敌军队。这时的昭化,实质上成了蜀国拒魏的抗敌前线总指挥部。 次年,后主刘禅明确下旨,命费祎在昭化开设府署。一国之相府不在京师,而设在边陲之地的昭化,可谓史无前例。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岁首,费祎把他的相府正式搬来昭化之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在府中与手下群僚开宴畅饮,喝得酩酊大醉时,竟被从魏国投降过来的歹人刺杀致死。 费祎死后,遗体没有运回成都,而是葬在了昭化城。费祎死后10年,蜀汉为曹魏所破,国亡。 费祎之死,有个无间道似的说法: 费祎在汉寿岁首大会上遭左将军郭循刺杀身亡,引起朝野震惊。费祎执政期间主张休养生息和农业发展,反对频繁北伐,与姜维有分歧。郭循非蜀汉本地人,来自曹魏凉州西平,曾在曹魏任职,后归降蜀汉。 关于其刺杀动机和身份,历史上有多种猜测,包括曹魏卧底、个人恩怨等。曹魏皇帝曹芳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引发更多猜测。郭循归降后迅速升迁,背后可能有人提拔。 姜维作为费祎政敌,在费祎遇刺后执掌大权并推进北伐,但与此事件是否有关尚无证据。此事件改变了蜀汉政治格局,留下许多历史问题。 (欢迎关注周周)
253年除夕夜,刘禅宴请百官,大将费祎却被杀身亡。有人扼腕叹息“刘禅死了不足惜,
周周史海泛舟
2024-04-17 08:28:14
0
阅读: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