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

云景趣事 2024-04-24 09:50:29

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摊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回新疆! 本内容为短篇虚构内容,请理性观看! 在19世纪,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一方面,浩罕汗国军阀阿古柏与英俄两国勾结,悍然侵占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另一方面,虎视眈眈的沙俄也纷纷伸手,占据了伊犁等重要地区,步步紧逼,企图扩大在中亚的势力范围。 这无疑给摇摇欲坠的清王朝雪上加霜。因为新疆作为中国大陆的西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疆土的屏障和哨卡。如果这一片腹地沦为列强的争夺对象,不仅意味着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地位大受打击,更可能成为日后被瓜分的导火索。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左宗棠等人早已警觉到新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深知,如果再继续任由列强肆意侵占,新疆势必丧失,中国将再次蒙受沉重损失。因此,他们决心采取果敢行动,拯救这片濒临失守的疆土。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左宗棠深知,如果放任不管,新疆很快就将沦陷。因此,他毅然上奏朝廷,直言新疆形势的危急,主张全力收复这片疆土。 在面对朝廷内部的质疑和阻挠时,左宗棠丝毫没有退缩。他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当时流行的"海防"论调,坚持认为"塞防"同样重要,绝不能偏废一隅。在反复游说下,终于说服了慈禧太后,获得了收复新疆的准许。 然而,接下来最大的障碍便是资金缺口。左宗棠估算,光是一年的军费就需要高达800万两白银,而清政府却只同意拨付区区200万两。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考验,还有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决断。 于是,面对朝廷财政的巨大缺口,这位富有正义感和斗志的老将决定亲自出面筹办资金。通过商人胡雪岩的帮助,他成功借到了百万两的款项。但即便如此也远远不够,于是他又鼓起勇气向洋人借贷,初步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左宗棠着手组建一支精锐的西征大军。他精心筛选志同道合的新军,并采用古时的"三练"法则——一练心、二练胆、三练刀枪,将他们锤炼成一支虎虎生威的部队。同时,他还大量采购先进的火枪和火炮等武器装备,力图在装备上取得绝对优势。 终于在1876年4月,西征大军从肃州出发,万马奔腾,左宗棠亲自统帅。 在出色的武器装备和精妙的作战计划支持下,这支西征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北疆。哈密、天山、戈壁,所到之处,无不让敌军闻风丧胆。仅用短短两个月时间,清军就已经完全收复了这一地区,令人震撼。 但左宗棠丝毫没有停下脚步。1877年4月,西征大军继续向南纵深推进,直取托克逊。面对这支气势如虹的大军,许多敌军纷纷选择弃甲逃窜,甚至连叛军头目阿古柏自己都吓得服毒自尽。几乎所有的南疆地区都以空城待降的方式迅速收复。 就在大军收复北疆和南疆后,只剩下一处关键地区——被沙俄强行占据的伊犁地区。朝廷随即派出崇厚前往伊犁与沙俄展开谈判。但在压倒性实力面前,崇厚最终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只收回了几座空城,还要赔偿高达500万两白银。 看到这份屈辱的条约,左宗棠勃然大怒。他誓要收复这片被侵占的疆土,哪怕要赔上自己的性命。于是,这位六十九岁高龄的老将再次挺身而出,为自己打造了一副棺材,意图表达决不退缩的决心。 面对如此威武不屈的老将,沙俄也不得不让步。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和斗争,1881年,伊犁终于回到了中华民族的怀抱。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左宗棠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战略才能。 通过这场持续数年的西征行动,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绝大部分疆土,为中华民族维护了应有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性。他以果敢的决心、出色的战术和坚韧的意志,不仅击溃了敌军,更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 这位民族英雄的卓越功勋,不仅赢得了清政府和人民的赞颂,更在后世留下了永久的光辉。他的事迹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和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而战、为国而死。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沧桑历史,也许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让我们永远铭记左宗棠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本内容为短篇虚构内容,请理性观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59

评论列表

李李

李李

3
2024-04-24 10:53

换左宗棠代替李鸿章去应对甲午战争,虽然最终结果还是会输,但也不至于输的太难看。感觉,清政府(慈禧、光绪、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就几乎没做对一件事情,跟建文帝应对朱棣一样,都是蠢到家了。

云景趣事

云景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