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烟盒。谁知里面有张纸,看了内容后,粟裕冷汗直冒,立马下令:“全军集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2年秋日,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新四军司令粟裕正在密林深处的指挥所内焦急地踱步。突然,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捧着一包香烟,说是日伪军某师长派人送来的。 当他打开烟盒,发现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字条。展开一看,粟裕瞬间如坠冰窟,字条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我军内奸出卖,高层首长返程路线已泄露!"粟裕大惊失色,来不及多想,立即下令:"全军紧急集合,准备转移!" 此时在日伪军的统帅部内,一个身着日伪军制服的男人正襟危坐。他目光炯炯,眉宇间却隐隐藏着一丝心事。他,就是中共地下党员施亚夫。 施亚夫1915年出生在江苏溧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目睹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便毅然投身革命。他参加红军,转战千里,屡立战功。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沦为阶下囚。 在监狱里,施亚夫饱受摧残,日军妄图让他屈服,转而为其效力。但施亚夫宁死不屈。终于有一天,一颗炮弹意外击中了监狱,施亚夫趁乱逃出生天。 组织上得知他逃出来的消息后,给他安排了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打入日伪军内部,充当双料间谍。施亚夫欣然接受,他化名换姓,佯装归顺,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升至师长高位。 这天,施亚夫正参加一个高级军事会议。日军的情报头子小林信男环视四周,神秘兮兮地说:"诸位,我们掌握了共军重大军情,他们的高层首脑即将沿皖南山区返回根据地,路线是......" 施亚夫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他强装镇定,借口去洗手间,趁无人之际,飞快地在烟盒里塞入事先准备的字条,嘱咐亲信务必送到粟裕手中。 回到会议室,施亚夫故作不解地问:"小林君,你确定情报属实?共军高层怎会如此大意,把行踪告诉敌人呢?"他话中有话,在混淆视听,给组织争取宝贵时间。 小林被问得一愣,随即傲然道:"这可是我们的'隐形'高手传回来的第一手情报,绝无虚假!"听到这里,施亚夫心中了然,敌人在我军中安插了奸细,但要找出这个内鬼谈何容易,当务之急是先通知粟裕避其锋芒。 粟裕收到字条,当机立断,连夜召集作战参谋、通信员等开会商讨对策。最后决定:调整原定路线,通过另一条隐蔽小道返回。连夜给各部队下达密令,又派心腹亲自送信,务求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粟裕暗中加强内部清查,防止奸细继续传递消息。多亏有施亚夫的及时报警,这才躲过了敌人的致命一击。 就这样,施亚夫隐藏在敌人心脏,和外线配合默契,屡屡打乱敌人部署,让日军头疼不已。两年来,施亚夫如履薄冰,提心吊胆,但他从未后悔。他知道,哪怕冒再大风险,也要将胜利的曙光带给千千万万的同胞。 随着抗战形势逐渐好转,施亚夫的身份也岌岌可危。1944年,组织上认为他应适时撤出。施亚夫当机立断,带领2000多名部下起义,重回新四军怀抱。 枪林弹雨的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像施亚夫这样默默隐蔽在敌后的无名英雄更是不计其数。是他们不畏艰险、甘当铺路石,用智慧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我们不能忘记,那烽火岁月里每个闪光的名字,更要继承发扬他们的浩然正气和必胜信念,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西部文明播报——1942年,日伪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烟,粟裕看后:全军集合关闭电台-,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
云景趣事
2024-04-25 14:50:34
1
阅读: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