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开始后,有两个称王的人武力值卓然超群,难有匹敌者,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武悼天王冉闵。
何润东的西楚霸王还是演到位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冉闵(?~352年6月1日 ),字永曾,今河南省安阳市所辖内黄县人士,他的父亲冉良原来是中国古代最凶猛强劲的农民游击队伍——乞活军中的一员,所以冉闵生来就具有善战的基因。魏晋南北朝那时候,天下纷争不断,战火频繁发生,就算是英勇善战的乞活军也不能保住自己,因此,历经几次战火之后,冉良被后赵武帝石虎俘虏并收为养子,后改名石瞻,而冉闵遂为石虎养孙,是为石闵。
由于生就一副好身板,再加上传承有乞活军悍将的基因,石闵在石赵王国的征战过程中逐渐成为该集团的重要军事将领,且以勇冠三军的名号响彻中原。
民间传说,乞活军是南北朝时最勇武的流民武装力量,战斗力超群。(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公元349年,以凶残暴虐著称于世的后赵武帝石虎病逝,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地位而大加争斗,互相残杀,后赵王国狼烟四起,民不聊生。350年,石闵借着这一股乱世之风,勾连后赵王国大司马李农,杀死后赵皇帝石鉴,趁乱取后赵而代之。之后,石闵恢复本来的冉姓,宣布建立大魏国,自称皇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史称“冉魏”政权。
后赵虽然灭了,但后赵的势力依然在阻止抵抗,石虎的儿子石祇据襄国(今邢台市襄都区)称帝,并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前燕王国(鲜卑贵族建立)慕容廆(仍念鬼)一起,与冉魏政权互相攻伐。
后赵王国,禽兽王朝之一。(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352年,石祇被部将杀害,冉闵亲率大军攻破襄国,后赵最后一支留存势力灭亡,冉魏势力短暂强大。同年,另一支冉魏的敌对队伍慕容廆领导的鲜卑大军此时逐渐强大起来,在慕容廆的筹划下,鲜卑第一名将太原王慕容恪领军南下,冉魏首战失利,后又突围失败。接着,另一位鲜卑名将燕王慕容儁(同俊)俘获了冉闵,并将其斩于遏陉山,后因天生异象,灾害交加,斩他的慕容儁恐其魂灵作祟,所以派人为他举行了祭祀礼仪,并追谥他为“武悼天王”。
我们可以看出来,冉魏的历史生命是比较短暂的,正如他出生年月不详一样,并没有几年光景,满打满算,他能够做主的时间,仅仅只有从349年到352年这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而已,在这为数不多的时间里,他做了些什么呢?
土地狭小,资源短缺且只有三年生命的冉魏王国。(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据历史记载,冉闵在建立魏国的过程中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全然不顾自己当年曾为后赵石虎的养孙的事实,极力煽动民族仇恨,毫无差别地任意夸大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人民的危害性,将少数民族军阀与一般平民同等对待,不论男女老幼一律诛杀,死于他大军刀下的人口达二十余万众,尤其可笑可悲的是,这里面还有很多汉人,原因是他们的鼻梁比一般汉人高,胡须比一般汉人多。看到这里,大家想必也明白了,这其实就是奉行一种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战略,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为人所原谅,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他的同胞。
除了这件事情,冉闵在执政过程中,确实也为捍卫汉族人民的利益做过一些事情。一是那个时代,北方的汉人在五胡乱华的大环境下,确实存在生存危机,因此,冉闵建立大魏后,立即就与南方的东晋政府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共同讨伐胡人;二是钦定九品官人法,即施行“九品中正制”,从而争取到了部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三是决议开仓放粮,赈济了部分饥民。
恶劣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的根源。(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是,这三项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族同胞的权益,但委实作用不大。首先,东晋政府本来就实力不济,面对冉闵的请求,即便是心有余,其力也不足,说白了这是一个纸上空谈,当不得真;其次,“九品中正制”虽然争取了汉族大地主阶级的支持,但当时北方汉族自顾不暇,支持很有限,再一个就是“九品中正制”维护的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中小地主等所谓寒门却是不小的打击,可以说,冉闵也为后世隋唐两代头疼的门阀士族体系无比膨胀添了一把火;最后,开仓放粮这件事情,哪个朝代都发生过,冉闵偶尔的发那么几次,委实不该作为他的一项功绩进行夸耀,再说,他立国仅有三年的短暂时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打仗,又能放几次粮食呢?军粮够吗?
还有就是让人读之热血沸腾的《杀胡令》。怎么说呢?那个年月里,五胡乱华之下,北方汉人确实遭遇了几千年来空前绝后的危机,无数汉人在那个岁月里被屠刀夺去生命,冉闵一声令下,豪气冲天地发布《杀胡令》。号令之下,屠刀所向,人皆为鱼肉,但执刀俎者为何人呢?除了冉闵,更多的还是五胡之中的各方军阀,以冉闵区区冉魏之地,又能抗衡得了几个呢?到最后,冉魏不照样也被鲜卑攻灭,就连冉闵自己都被斩杀了吗?因此,热血沸腾归热血沸腾,冉闵此举更多的却是为各民族互相攻杀提供了无比巨大的助力,功过之间,想必也不难得出结论了。
《杀胡令》,一道只有热血沸腾却造孽深重的诏令。(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实,冉闵的所有举措,还是为了自己的冉魏政权存续而进行的,他看到了汉族人遭受的苦难,所以加以了利用,但如果他真是一个为大局着想的民族英雄,完全可以携冉魏一地、举全国之兵投奔东晋,南北夹击之下,未必没有一丝胜算。只是,已经自立为帝的他只想与东晋平分天下,却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终究只能算是枭雄一个罢了。史载,陇西狄道大儒辛谧曾被冉闵征召担任冉魏太常(掌管利益的官,位列九卿之首)一职,但辛谧不从,他给冉闵写信劝其归顺东晋,获悉不允后,辛谧绝食而死,可谓死不奉诏。
综上叙述来看,冉闵这个被一些人大加弘扬的所谓民族英雄,实在是有些名不符实。最主要的是,他毫无差别的大屠杀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各民族之间更深层次的仇恨,他这种“以杀止杀”行为的结果,导致的是更多的生灵涂炭,更多的民不聊生,即便是颁布了《杀胡令》,也依然没有拯救汉民族分毫,就连他自己也亡在了杀胡的征途之中,这也是他为什么仅仅只有三年政治生命的根本原因,也是后世历史教材没有将他写入教材内容的最重要原因。
历史,在等待一个可以弥合民族矛盾的伟大君主的到来,而冉闵,只是其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不足以史家重笔。
一代英雄,一代枭雄都没错,但民族英雄,确实有待商榷。(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