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老同学谭世瑛,不满儿子被枪决进京找主席告状,结局如何?

史海任我行 2024-02-02 14:21:50

毛主席的是竭力避免徇私枉法,不给亲戚朋友大开方便之门的,这已经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所以很少有人会想来自讨没趣。

但在1955年的时候,却有一个神秘人从湘潭匆匆赶来,口口声声说要找毛主席“告御状”。究竟是什么人,又为什么会跑到北京来“闹事”呢?

毛主席的大恩人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其实就是谭世瑛。这个人或许没什么名气,但他与毛主席却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他本人是毛主席的同学兼好友,而他的父亲更是毛主席的老师和大恩人。

既然有这份交情在这里,毛主席不可能不见谭世瑛,于是他很快就被邀请到了菊香书屋。

刚一踏进房门,谭世瑛就看见了那个盼望已久的身影,他赶忙迎上去与毛主席握手并问好。而毛主席在见到故人后,也是十分开心。

要说毛主席与谭世瑛,其虽然是同学好友,但已经很多年没有见了,他们相处的时候还只是少年,如今却也两鬓斑白,都到了知天命之年。

当年,十七岁的毛主席在表哥文运昌的带领下来到距离老家有百里之远的湘乡求学,想要就读于当地的新式学堂东山高小。

此前,毛主席一直是在家乡的私塾读书,但在革命思潮涌动的当下,私塾已经不能满足毛主席的需要了,他对新式学堂更为渴求,这才来到了湘乡。

不过,在参加了入学考试后,毛主席却得知学堂不打算录取他,因为他是一个外乡人。

东山高小是本地乡绅捐钱建立起来的,为的是服务本地居民,所以不想让外地人沾光。但毛主席千辛万苦跑到湘乡,就是想要在新式学堂读书,怎么甘心就这么回去?

要知道,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商人,所以很早就让他从私塾辍学了,这次毛主席也是在表哥、恩师等人的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动父亲答应让他来读书。

如果就这么回去了,那一切的付出都白费了,可想而知毛主席有多么不甘,所以他当即和学堂的工作人员争执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帮了毛主席大忙,那就是谭世瑛的父亲谭咏春。谭咏春在知道这件事,拿来了毛主席的答卷审阅,随后大为惊讶。

在那个大部分人都以光耀门楣和升官发财为理想的大背景下,毛主席以一篇清新脱俗的《言志》让谭咏春倍觉惊异,于是谭咏春就找来了校长李元甫,与他商议是否可以破格接纳这个孩子。

李元甫在看了毛主席的文章之后也惊叹不已,说:“学校取了个救国才”,而他随后又和谭咏春一起对毛主席的才学进行了考察,在确认这个孩子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后,当即点头同意。

但这件事情还要听董事会的意见,那些乡绅还是不想接受一个外乡人。最后,李元甫和谭咏春是以辞职为要挟,才最终为毛主席争取来了读书的机会。

正因如此,1955年毛主席与谭世瑛会面的时候还说:“我进不了东山学校,也到不了长沙城,只怕出不了韶山冲呢!”

事实上,谭咏春对毛主席的照顾还不止于此。当毛主席入校学习以后,当地学生都排挤他,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个宿舍。

见此情况,谭咏春就安排自己的儿子谭世瑛和毛主席一起住,并嘱咐他要多照顾毛主席。谭世瑛要比毛主席大两岁,但他们是同级,也在一个班级上课。

从那以后,谭世瑛和毛主席就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一个被窝里睡觉,然后每天一起上课,也一起上食堂吃饭。

不仅如此,两人还共用学习用品,就连买一本新书也要写上一个“共”字,以示共用之意。如此这般,完全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此外,每到节假日的时候,谭咏春就让谭世瑛邀请不能回家的毛主席到自己家,并让妻子做饭菜来招待他。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谭咏春也在学习上对毛主席多有关怀,经常指导他阅读进步书刊。

而毛主席在东山高小待了一年多,这里的知识容量就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谭咏春再次为毛主席争取到了长沙第一师范的公费生资格,不仅让他有了更高的平台来学习,还不用花学费,这可帮了毛主席的大忙。

因而不久后毛主席就离开湘乡前往省城,同时也告别了谭咏春一家。此后的很多年里,由于战争的缘故,他们也一直没有机会联系。

但无论到何时,毛主席的心里始终都牢记着谭咏春一家人的恩情。

中年多变的谭世瑛

谭世瑛一家对毛主席恩情十分之重,尽管战争年代大家音讯隔绝,但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是很快就联络了谭世瑛,并在信中说:“尊况如何,甚念。”

就实来说,谭世瑛当时的情况并不好。当年从高小毕业后,谭世瑛又读了几年私塾,紧接着就是子承父业当起了教员。

此后,谭世瑛还在邵阳县当过科员,但时间并不久。后来局势动荡起来,谭世瑛连书都没得教,干脆也就失业了。

中年失业的谭世瑛面对一家人的生计,显得十分愁苦,恰在此时毛主席来信了,这让谭世瑛十分欣喜,于是赶紧给毛主席去了回信,并直言自己现在面临的困难。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给他寄了钱过去,但对于谭世瑛字里行间希望毛主席能帮他解决工作的意思,则委婉地说:“就近解决为上策”,也就是希望他自己在当地想办法。

虽说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帮谭世瑛解决工作问题,但既然他还能想起来这么个故人,那就说明毛主席还是念旧情的,所以谭世瑛还是很高兴。

事后,谭世瑛多次和别人提起他们一家和毛主席的旧事,外人纷纷对他十分艳羡,好似毛主席会给他一个大官做一样。

没两年,谭世瑛的两个儿子先后被抓,并被一一判处枪决。谭世瑛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的长子和三子都曾经是国民党军官,一个是营长,而另一个是排长。

只是这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在革命年代跟着蒋介石一起为非作歹,手上沾了不少革命人士的鲜血。

在解放后,谭世瑛的两个儿子都被定性为反革命,其中作恶多端的长子要被枪毙,而三子得到宽释后为了包庇大哥竟然选择对抗,最后这两个人都被枪决。

事情发生后,谭世瑛四处奔走,口口声声为两个儿子伸冤,但这种板上钉钉的铁案是翻不过来的。

于是,由于屡屡闹事,谭世瑛自己还被定义为反革命家属,遭到一年管制。这样一来,谭世瑛的人身权利都成了问题,找工作的事情就更不要提了。

在遭遇下岗失业和儿子受刑后,谭世瑛的状况愈发艰难,他的眼病变得更加严重了。

于是在1955年的年初,谭世瑛来到了汉口,准备找自己本家兼堂弟的谭政大将,想先把自己的眼睛治一治。

但不巧的是,谭世瑛到汉口后才发现谭政不在,他干脆就决定直接上北京找毛主席,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重情但更重道

在寒暄中,毛主席提起了谭世瑛的父亲谭咏春,他满含深情地说:“你父亲是一位教育家,他是爱惜人才的。在当时,他能那样关心我这个学生,真是不容易啊。”

谭世瑛连连点头,也谈起了当年的往事,对父亲很是追念。两人说话的时候,晚饭已经准备好了,伙房师傅特意做了麸子肉来招待谭世瑛,于是两人就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晚饭。

饭后,毛主席还邀请谭世瑛看电影,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谭世瑛的眼睛不好,就让自己的秘书田家英找来了好些个眼镜让谭世瑛选一个。

紧接着,两人继续交谈。在和毛主席寒暄完旧情后,谭世瑛也是很快就表明了来意,说起了自己两个儿子被枪毙以及自己被管制的事情。

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听他诉苦,脸上的神情也是很凝重,而他最后告诉谭世瑛:“你反映的情况我都清楚了,我会问明白的,一定给你一个答复。”

此时已经是午夜了,他们也就没有继续再聊了,谭世瑛被送回了住处。

到了第二天,毛主席也没有让谭世瑛就这么离开,而是热情地将他留了下来,并安排人送他去北京的一家苏联红十字会医院看眼病。

毛主席的行为让谭世瑛心中颇为感动,他的心情也由此痛快多了。

就在谭世瑛在北京小住的过程中,毛主席给湘乡县委写了封信,问:“石洞乡谭世瑛四十多年前,曾在湘乡东山学校和我有过同学关系,解放后数次来过信.......

据他说,有两个儿子在三年前整镇反斗争中被枪决,他本人也被剥夺公民权,管制一年,现在已经解除管制仍然不能入农会,他的妻和其他两个儿子有公民权并入了农会。

他说他的成分是贫农。他又说他教了几十年书,只在二十七年前在国民党的邵阳县政府当过五个月科员,并未做坏事云云。此人历史我完全不清楚,请你们查明告我为盼......”

从这一段我们就能看出,尽管心念同学情谊,但毛主席并不完全听信谭世瑛的话,而是力求实证,并且仅仅是找基层政府了解情况,而不是立即指示什么。

湘乡县委在接到毛主席的信后,立即将调查材料汇总起来报告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报告的时候,谭世瑛已经回家了,于是他便写信告知说:“......据称,你的两个儿子确实有罪,这是因为他们在几次宽释后还要犯罪,并且犯严重罪行的缘故。因此,政府和人民对他们依法处理,是应该的。

你则只有一些旧社会带来的缺点和在对待两个儿子态度上有些不当,故给以一年管制,现已解除。县委来信认为你无其他罪行。

我认为县委对你的评语是公道的,你应当在新旧社会的根本变化上去看问题,逐步把思想和情绪转变过来.......督促全家努力生产,最要紧的是服从政府法令,听干部的话,这样几年以后,人们对你的态度就会更好些了。如你认为有必要,可把此信给县区乡负责同志一阅......”

在得知基层政府的处理是合乎法理的之后,毛主席也是将此事据实以告,并没有因为谭世瑛的情分而要挽回些或是补偿些什么。

但在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时,毛主席的信也充满着对老同学的关怀。

收到信后,谭世瑛心里的滋味很复杂,但回想起这些日子毛主席对自己的好,他最后也是想开了。

打那以后,谭世瑛再也不提儿子的事情了,反而一再教导自己的家人要听政府的话,好好劳动,遵纪守法,不要步老大老三的后尘。

晚年的谭世瑛一直珍藏着一方写着“东山涟水”的砚台,这是当年读书的时候他和毛主席一起共用过的东西,也就是他和毛主席友谊的见证。

而谭世瑛最终是在1962年去世,他死前仍嘱咐后人:“一定要把它(指砚台)好生保存下去。”

现如今,这方砚台就躺在东山学校陈列馆里,依旧在铭记着毛主席与湘乡谭家的情谊。

结语

老话常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贵人指路。对于毛主席来说,谭咏春就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没有这个人,毛主席也许就进不了高小学堂,也就无法走出山村,更不要说成为开天辟地的伟人了。

一定意义上来说,谭咏春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他当得起一句“为国选才”的赞誉。至于谭世瑛,他也在毛主席人生中有过重要一笔,和毛主席交情甚笃。

但即便如此,毛主席也没有因为私情而废公事,他始终把自己的原则放在了第一位,先公而后私,这一做法彰显着他作为时代伟人的优良作风,为后世垂范。

88 阅读:25908
评论列表
  • 2024-02-04 18:58

    全文看完,不愧是一代伟人~

  • 2024-07-12 16:25

    谭咏春先生为国家为民族教出了一个好学生,但自家孙子不肖,可惜可叹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