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敏拿错了同学的笔记本,毛主席碰巧翻开,说:可以发表

史海任我行 2024-04-13 19:29:25

1959年8月28日,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如期在中南海举行,当时毛主席刚刚参加完庐山会议,察觉女儿婚期已到,于是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北京。

李敏虽说是领袖的女儿,但婚礼却十分简单,毛主席只邀请了亲家孔从洲以及中南海的几个朝夕相处的干部。

“娇娇啊,你婚礼要邀请哪几个朋友啊?提前跟食堂的师傅说一下。”毕竟李敏和孔令华是这场婚礼的主角,毛主席并不打算喧宾夺主,将婚礼宾客的名额留给了两个孩子的朋友。

而李敏也只邀请了平时交往比较密切的朋友,其中王桂芹、王桂芳姐妹均收到了请柬。

当毛主席在名单中看到王桂芹时,眼前一亮:“是当年写日记的那个女同学吗?我正好想见见她。”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认识王桂芹,主要源于一个巧合。

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949年10月1日,随着天安门广场上的几声炮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之后的几年里,中国工农业发展迅速,这个国家正在摆脱贫穷和饥饿。

看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毛主席时常扪心自问:“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到底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随着我们这一代老革命逐渐老去,年轻人能否接过我们手中的旗帜,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所有人干劲十足,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但是,一向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却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担忧。1952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苏联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大肆批判斯大林,给苏联国内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

苏联的“去斯大林运动”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吸取了苏联的教训后,毛主席认为,有必要为中国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

从井冈山到延安,再到西柏坡,中国的革命者大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也是因为没有脱离群众。

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乡下迁移到农村,这些农民的后代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体会过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只有让他们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才能让他们的革命意志更加顽强。

除了思想上的原因之外,知识青年下乡劳动还有助于拉动农村的经济建设。由于建国初期,中国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即便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城市地区,也难以为广大知青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随着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但大批饱读诗书的年轻人在城市中又难以找到心仪工作,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

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发出了知青下乡的号召。1956年,全国各大报纸的头条被几行大字占领:“知识青年要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前往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报纸上的消息让广大知青热血沸腾,他们结伴报名,做好了支援农村建设的准备。父母们细心的为子女收拾行李,不断叮嘱他们:“到了乡下后,一切行动要听指挥,不要让农民们觉得我们城里的孩子都是少爷爷少奶奶。”

一列列扎着大红花的火车驶入北京火车站,知青们与父母相互拥抱,做着最后的告别。随着汽笛声响起,火车缓慢开动,他们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

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经常被教育:“不要觉得你是我女儿就高人一等,你要积极的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所以上山下乡开始后,毛主席也鼓励李敏与同学们一起去乡下劳动。

由于当时李敏高中还没有毕业,所以只能在暑假期间去农村劳动。在北京郊外的罗道庄,李敏学会了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技能,比如除草、施肥、播种。

李敏从小在苏联长大,回国后先后在哈尔滨、沈阳等城市工作,农村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新奇,内心的责任感让她动力十足,毕竟自己是主席的女儿,政策是父亲提出来的,如果自己不努力劳动,如何给百姓们的孩子做榜样。

李敏并非是被毛主席送到农村的第一个子女,1946年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国,在延安与毛主席见了面。

毛主席对他说:“虽说你在苏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你还需要去一所学校学习一下。这所学校外国没有,名叫劳动大学,在这所学校里,你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毛岸英马上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行,我先去农村锻炼锻炼,与群众们沟通沟通。”

毛主席提出知青下乡时,毛岸英已经牺牲多年,但李敏与哥哥一样,对于下乡劳动这件事毫无怨言。

乡亲们眼中的好青年

与李敏一同在乡下劳动的有一名女同学,名叫王桂芹。两人在学校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王桂芹有写日记的习惯,她经常把自己的日记拿给李敏看。

王桂芹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上面还有个姐姐,名叫王桂芳。与李敏不同,王桂芹小时候在农村干过庄稼活,体会过农民生活的辛苦。

王桂芹的父亲虽说是个文盲,但十分开明,从小便教育两个女儿“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所以王桂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中阶段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当毛主席号召广大知青下乡劳动后,王桂芹积极响应,暑假期间主动申请回到家乡劳动。回乡后,王桂芹的父亲反复叮嘱他:“不要因为自己在北京读书就摆架子,要积极融入群众,多搞一些调查,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百姓们的生活。”

在家乡劳动时,王桂芹不怕苦不怕累,为了保持水土,合作社经常会组织农民打坝。

打坝是个体力活,许多成年男性在工地劳动半天后都难免龇牙咧嘴,王桂芹身为一介女子,却积极的加入到了打坝队伍之中,因为她始终牢记毛主席说的一句话:“女子能顶半边天。”

每次劳动完,王桂芹的身上总是沾满淤泥,但她却总是和乡亲们谈笑风生,乡亲们纷纷夸赞她:“桂芹这孩子进城读书没有读成书呆子,还是跟咱们农民是一条心的。”

除了积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之外,王桂芹还经常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困难。

有一次打坝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一块巨石,五六个壮汉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让巨石移动半米。

看到这种情景,王桂芹想到了物理课上刚刚讲过的杠杆原理,她找来了几根铁棍,指挥乡亲们在每根撬棍下垫上一块石头,在科学的力量下,巨石被轻松挪动。

村里有许多年轻人在城里务工,一些老人十分想念自己的儿女,但那个年代农村不通电话,老人们又都不会写字。

于是王桂芹白天与这些老人进行沟通,晚上帮他们给子女写信,帮助这些留守老人满足了心愿。

这个暑假让王桂芹收获颇多,她经常会在日记本上记下劳动时遇到的奇闻轶事。由于她在老家一共劳动了半个月,所以一共写了14篇日记,共计一万余字。

王桂芹在日记中写道:“在乡下劳动的这段时间里,我受益匪浅。在农村住的越久,我越能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与农民们一起劳动,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假期即将结束,王桂芹也即将返回北京,她不舍的与乡亲们告别。毛主席一直提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深入农村,切身体会农民们的生活,才能更深的理解领袖这句话的意义。

日记被毛主席阅读

由于上山下乡取得了深刻反响,学生们下乡劳动已经不仅限于暑假,北京的一些高中甚至组织学生周末到郊外的农场劳动,北师大附中也不例外。由于李敏和王桂芹关系亲密,所以她们经常结伴而行。

当时李敏有一辆自行车,但同学们都是三五成群的走到农场,为了与同学们在一起,她推着自行车和同学们一起走路。

毛主席一直告诫李敏和李讷:“在学校里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女儿,否则他们会对你们区别对待。”

李敏在学校里一直比较低调,但久而久之,同学们也都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最开始还都觉得很惊讶,但李敏性格随和,平易近人,同学们对她特殊的身份也便没有了感觉。

有一天下午,同学们正在田里劳动时,突然下起了暴雨,大家纷纷寻找屋檐避雨。“李敏,帮我保管一下日记本,我没带包。”王桂芹顺手就把日记本塞进了李敏的书包中。

受天气影响,大家被迫停止劳动,大家在工棚内开起了辩论会,王桂芹在辩论会上唇枪舌战,早已忘记了日记本的事。

傍晚时分,雨逐渐停了下来,同学们也都回家了,王桂芹的日记本也被李敏带到了中南海。

回到家后,李敏拿出了这本日记阅读起来,读完之后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毛主席来李敏的房间叫她吃晚饭,无意间看到了这个日记本:“哦?这个本子不是你的吧,以前没见你用过这个类型的本子啊?”

“爸爸,这是我同学王桂芹的日记本,每次去乡下劳动,她都会写日记。”

“原来是这样啊,那我可要看看,明天你和王桂芹说一声,日记本过几天再归还。”毛主席随手将日记本拿到了自己的书房。

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台灯下仔细阅读了王桂芹所写的日记,笔迹虽说稚嫩,但内容朴实无华,表现出了下乡知青们的真实想法。

毛主席在日记本上勾勾画画,帮王桂芹标记出了错别字,并在最后一页写上了一行字“原文在报刊上发表”。

看完日记后,毛主席还告诉李敏:“把这本日记也给小讷看看,告诉她,将来也要像桂芹姐姐一样,多去乡下劳动。”

几天之后,李敏将日记本还给了王桂芹,当王桂芹看到最后一页上的字后,露出了吃惊的表情:“难道?”

“你的日记我爸爸看过了,评价很高,他还帮你修改了一些错别字。”

听到李敏的回答,王桂芹感觉不可思议:“毛主席日理万机,居然有时间批改我的日记。”

1958年春节,《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主动联系了王桂芹:“王桂芹同学,请尽快把你的日记原稿拿到杂志社,近期将会发表。”

就这样,王桂芹的日记全文被刊登在了《中国青年》杂志上,她与毛主席也因为这本日记结缘。

高中毕业后,王桂芹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毛主席时常向李敏打听她的情况。

得知王桂芹的身体状况不好后,毛主席还主动联系了刘慧民和林巧稚大夫为其看病,王桂芹一直比较感激毛主席对她的关怀。

1959年,李敏与孔令华结婚,王桂芹受邀参加了婚礼,但由于路途遥远,王桂芹抵达中南海时婚礼已经结束。

但毛主席依然接见了她,这是她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毛主席的和蔼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伟人的亲和力。

结语

虽说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王桂芹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是那一代下乡知青的代表。

今天的中国已经跻身强国之列,但还有几亿人在农村,关心农村发展,让更多人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期待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1 阅读:349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