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李存孝,可谓是五代十国中最为知名的历史人物了。
五代十国是公认的冷门,但是为什么李存孝却能成功出圈呢?
这得感谢一部成书于元末明初年间的小说。
这部小说的名字唤做《残唐五代史演义》。
其中该书作者的一句评语“自古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直接将十三太保李存孝的文学形象拔高到可以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从此李存孝火遍大江南北至今已经度过了6个世纪的岁月。
提到这部小说的作者,大家也一定不陌生,他就是罗贯中。
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位写《三国演义》的小说家罗贯中。
在罗贯中的笔下,拥有演义主角光环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无敌手,是五代第一名将。
那么,除掉演义光环,在正史中,十三太保李存孝还能稳坐五代第一吗?
羚羊说,不能。
羚羊还要说,李存孝非但不能稳坐五代第一,就连后唐王朝第一名将的位置他也坐不了。
首先,要想成为第一名将,需要诸多优秀对手的成就。
我们拿三国时期蜀汉第一名将关羽来举例,抛开罗贯中在演义中给关羽安排的“温酒斩华雄”、“诛杀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戏份,关羽在正史中依然有“阵斩颜良”、“挂印封金”、“镇守荆州”、“水淹七军”等等实打实的事迹。
而且曹魏与孙吴两大集团的名士对关羽的赞誉之多远在其他蜀汉将领之上,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关羽确实为蜀汉第一名将。
反观李存孝则不然。
在演义中,李存孝被罗贯中修改了年龄,是为了让李存孝在演义中活的长一点,可以与演义中排名第二的后梁名将铁枪王彦章交手。
但其实李存孝并不是十三太保中年龄最小的,相反他的年龄偏大,他在后唐集团中算是老将。
十三太保的出生年份列表:
大太保李嗣源:公元867年二太保李嗣昭:不详三太保李存勖:公元885年四太保李存信:公元862年五太保李存进:公元856年六太保李嗣本:公元872年七太保李嗣恩:不详八太保李存璋:不详九太保李存审:公元862年十太保李存贤:公元860年十一太保史敬思:不详十二太保康君立:公元847年十三太保李存孝:公元858年
在正史中,史敬思与康君立不是李克用的义子、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子,所以在真正的十名义子中,李存孝最保守的估计,也是排行第四的大哥哥。
而且晋王李克用出生于公元856年,也就比李存孝大2岁,从这年龄差来说李存孝很有可能不是二哥就是大哥。
正因为李存孝的年龄大,而且去世的早(公元894年去世),所以李存孝在正史中根本没有与铁枪王彦章交过手。
王彦章是大器晚成的武将,青年时期一直在汴州禁军中蹉跎,担任护卫基地的工作。
直到后梁建国十年后(公元917年),后唐军在李存勖的带领下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年过半百的王彦章才成为后梁大将奉命出征统兵御敌,那个时候李存孝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
而且正因为李存孝出道早、谢幕快,在后梁军中真正与李存孝交过手的将领,只有两人——邓季筠和李谠。
但这二人在猛将如云的后梁军中根本排不进前十,就是前十五,羚羊都觉得有点够呛。
所以,李存孝压根没有优秀的对手来成就他第一名将的威名。
更何况,赞誉李存孝勇武绝伦的评语,全都出自后唐集团自己人之口,这难免有自吹自擂之嫌,含金量委实不高。
其次,要想成为第一名将,需要青史的认可。
我们依旧拿关羽来举例,在《三国志•蜀书》中,武将列传顺位排名第一的就是《关张马黄赵传》,在此传中,关羽排名第一。
无独有偶,在《三国志•吴书》中,武将列传顺位排名第一的就是《周鲁吕传》,在此传中,周瑜排名第一。
但在《旧五代史》中,武将列传排名第一的是《后唐列传四》,此传中包含李嗣昭、裴约、李嗣本、李嗣恩四人,其中李嗣昭排名第一。
而李存孝与李存信、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共5人并入《后唐列传五》,但此传中排名第一的不是李存孝,而是李存信。
由此可见,根据《旧五代史》排位,李存孝至少排在李嗣昭和李存信之下,仅列第三。
在欧阳修大家编纂的《新五代史》中,李存孝的青史地位到底有多高,则更加明显。
在《新五代史》中,十三太保中只有李存审(符存审)一人进入《唐臣传》中,仅次于郭崇韬、安重诲、周德威之下,位列后唐群臣中第四。
而李存孝与李克用其他知名的7位义子一道被编入了《义儿传》。
《义儿传》中人物列传顺位依次为李嗣昭、李嗣本、李嗣恩、李存信、李存孝、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
显而易见,李存孝在义子中也只能排名第六。
这说明,在除掉演义的光环后,李存孝即使在后唐王朝也没有做到第一名将,更别说什么五代第一名将了。
综上所述,李存孝是典型的文学形象要高于自己本身历史形象的历史人物。
【我是羚羊飞渡,一个专注于五代十国的小众历史领域创作者。原创不易,小众更不易,烦请多多支持,欢迎您的关注,感谢您的每一个点赞、转发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