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读书写作的这几年里,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情商,而是认知思维。
比如同样是做自媒体,对这个行业了解尚浅的作者和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作者。
因为认知思维的不同,对于方法的选择、内容的判断、心态的调整和阶段的侧重点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而结果也显而易见,一定是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作者,能够更快且持续地拿到结果,而非昙花一现。
为什么呢?因为能持续拿到结果的作者,都是紧紧盯着赚钱这个目标来一步步展开行动的。
而这4种认知思维,都在帮他们同时朝这一个点使劲,因此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自然会更胜一筹。
01.旁观者思维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个访谈类节目,具体内容记不清了。
大概就是采访了很多奥运冠军,然后问他们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平时怎么训练,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之类的。
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无论哪个领域的奥运冠军,在提到自己平时的训练方法时,都提到了一个相同的方法:
他们会反复观看比赛录像,认真观察对手的特点,然后找出自己和对手的差距,并不断想办法进行突破。
为什么这个方法,对于成绩提升普遍帮助这么大?
难道教练直接告诉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不是更快吗?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能做到客观地看待自己,相当困难。
让教练告诉运动员自身的问题,远不及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直面自己的不足,效果更好。
自媒体写作也一样,如果你不具备旁观者思维,不能把自己从生活的体验者变成观察者。
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有所感触的,都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
那么,就会经常会为了不知道写什么而发愁,也就是大家说的缺乏灵感。
当你不能把周围的所见所闻和自身的领域结合起来,那么,即使出现了热点新闻。
你也无法把热点和自身领域相结合,写出爆款,进而遇到涨粉困难的问题。
如果你不具备旁观者思维,那么即便去参考和学习同领域的优秀账号。
也很难跳出自身固有的视角,看清自己和对方账号之间的差距,以及自己账号存在的问题。
所以,想在自媒体脱颖而出并赚到钱,拥有旁观者思维,太重要了。
02.长板思维
一个破损木桶的最高盛水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
但一个完好无损的木桶,想提升最高盛水量,却取决于木板整体能增加的高度。
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但一开始做自媒体,很多人就蒙了。
自己明明是那个完好无损的木桶,只要不断放大自身优势就好了,却偏偏把自己当成破损的木桶,拼命补短板。
看别人做明星八卦、游戏解说、穷游类的账号火了,就盲目跟风;
看别人做直播带货、短视频、小红书赚得盆满钵满,就盲目入局。
结果账号总是不见起色,整个人也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最后彻底放弃了。
也或者,你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觉得自己太普通,根本没有什么优势而言。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我有必要给你重新定义一下,在自媒体中,这个词的含义。
这里的优势,不是指让你在某个领域拿到了全国、全省、全市前几名的成绩。
这个难度太大,普通人都难以做到,而是指挖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经验。
比如,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也没机会出国,就会对国外的生活很好奇。
而正好你在国外居住,就有机会向别人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独特的经历就是你的优势。
再比如,很多人生活压力过大,出现了焦虑抑郁的倾向。
正好你有段从抑郁症成功走出来的经验,这种独特的经验就是你的优势。
类似的,成功转行的经验、摆摊赚钱、减肥瘦身的经验等等,都可以算是优势。
03.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说的通俗点就是,你得知道你的用户想要什么,然后满足他的需求。
缺乏这种思维的人,去做自媒体,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视频,数据往往会比较惨淡。
原因很简单,想想生活中,情商高的人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因为他们能准确地捕捉到对方的需求,并及时满足,准确无误地做到瞌睡了递枕头,肚子饿送馒头。
这种随时随地能够洞察别人内心的本事,是缺乏用户思维的人,难以企及的。
做自媒体也同样如此,只有捕捉到读者的需求,创作出来的作品别人才会喜欢,只不过捕捉的场景从线下换成了线上。
而缺乏用户思维的人,往往会陷入“自嗨式”创作:只管创作自己的,却从不考虑创作的内容别人敢不敢兴趣。
如果你在生活中就不是一个,能准确捕捉到对方需求的人,那么换成线上的方式就更难了。
因为线下的真实情景,还能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猜出对方想要什么,而线上你面对的就只有电脑和手机两台机器了。
它们可不会给你任何提示,那该怎么办呢?有用户思维的人会通过另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即深挖人性,深挖人性中的痛点、渴望和好奇心,给到读者想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如果你还是不太明白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那么建议看看我的这篇文章《自媒体写作真相:你这样写内容,永远没人看!》。
04.以终为始思维
以终为始,就是想做一件事时,不立即行动。
而是先从想要的结果出发去思考,然后倒推出过程,知道每一步具体该怎样做,最后才开始行动。
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以结果为导向,来做一件事。
但没在自媒体持续赚到钱的人,普遍缺乏这种做事习惯:
看别人做抖音火了,也盲目做抖音;看别人做小红书赚到了钱,也盲目去做小红书;
看别人做娱乐八卦领域流量很大,也盲目去做这个领域。
而那些能在自媒体持续赚到钱的人,他们在入局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想走怎样的变现方式。
是流量收益、接广告、带货还是知识付费产品或是咨询服务。
其次考虑的是,自己想通过怎样的展现方式去变现,是文章还是视频还是直播。
接着考虑什么方向的内容,在能力范围能持续做下去。
然后继续在这个重合部分和自己想要的变现方式、展现方式三者之间,找重合区域。
从而排除干扰项,进一步缩小范围,确保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最后考虑的才是平台,当然平台的选择也不是哪个平台火就选哪个。
而是重点考虑,平台的受众人群和自己的内容方向、内容形式匹配度高不高。
比如,今日头条的受众人群年龄整体偏大,家长里短、八卦狗血的故事更受欢迎。
在这个平台分享深度知识类型的内容,就不是一个好选择,公众号和知乎显然更适合。
这一系列问题,想清楚弄明白后,才会开始行动。
而不会跟着别人盲目入局,结果却在粉丝涨上去后才发现,自己的领域变现困难或变现方式单一,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写在最后: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分别给他们一张卡片,让他们在上面写上自己成功的秘籍。
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专注。
想在自媒体拿到结果也同样如此,得始终把思维始终聚焦在一件事上。
那就是赚钱,这样才能离钱越来越近,并在最终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