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仇英《捣衣图》 仇英是明代著名画家,

岚岚画工笔 2024-08-15 16:45:53

名画欣赏:仇英《捣衣图》 仇英是明代著名画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五五二年(嘉靖三十一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长期居住在苏州。原是漆工,因从小喜爱绘画,后拜名画家周臣为师,临摹唐、宋绘画名迹,学习前人技法,逐渐形成自己严整细致的独特风格: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即“吴门四家”),从而知名于世。 《捣衣图》,南京博物院藏品。可以说这是一件难得的仇英作品的传世名作。全图描绘的内容并不复杂,一位年轻的女子坐在溪边捶捣衣服,她的背后挺立着一株梧桐树。然而,正是从这简单的画面中,生发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以简驭繁,以少胜多,蕴含的思想容量颇为广大。 那阵阵秋风,潺潺溪水,引起捣衣女子心头的愁思。她正举目远望,神情呆滞地思念远征的亲人。此刻,实在无心捶捣衣裳了。“恨却此身空顾影,不随孤梦到辽阳。”捣衣女子的落寞心境,满腔怨恨,正是由思念在边外远征的丈夫而产生的。秋天来了,“八月阴山早见霜”,远征边外的亲人不是更凄苦吗?“寒衣捣尽泪痕长”,可怜一个弱女子的心儿也碎了。再看溪边那一株梧桐树,也是孤独独地立在那里,树叶在秋风中翻飞飘落,景象显得一片萧条、凄凉。孤独的梧桐树和孤独的捣衣女,情景交融,格外增加了画面的悲凉气氛。画家把自己的爱和恨、思虑和忧伤,在画笔下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捣衣图》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大部局空白,孤独的梧桐树(用这种树作衬景,完全是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比喻),溪边的小草,捶洗的衣裳,都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引发捣衣女子的心境和愁思。画家运用传统的“游丝描”和“铁线描”来刻画人物,略加淡墨渲染,使作品显得简洁、清丽。正由于以“铁线描”入画,捣衣女子的衣纹,以及梧桐树干、枝叶,溪边的小草,表现得细劲圆浑,刚柔相济,具有十分深厚的功力。 仕女画是我国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擅长仕女画的名家。但到明清时期,仕女画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逐渐减弱,日趋衰微。然而,仇英的作品在取材方面,表现的内容却有新的开拓,是难能可贵的。这与他出身清苦,长期受封建官僚的排挤,同情被压迫者有关。这从上面分析的《捣衣图》可以看出。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仇英继承唐宋以来的工笔重彩传统,而有变化,发展,形成严整细密的风格。他的《春夜宴桃李园图》、《九成宫图》《子虚上林图》、《光武渡河图》和《仙山楼阁图》,题材均为常见的历史故事,运用的也是传统的工笔技法,由于他巧妙的构思,使作品不落陈套,别具新意。这些方面,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