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篇关于内卷的文章,发在微博同名公号。以下是部分段落:*都知道卷。而至于为什

念瑶聊社会 2024-08-22 20:08:58

写了一篇关于内卷的文章,发在微博同名公号。

以下是部分段落:

*都知道卷。而至于为什么卷,我至今还未看到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释。

*全社会存在着一整套扭曲的赏罚机制:奖励规模,惩罚利润;奖励生产,惩罚消费;奖励复制,惩罚创新。

*无论民企国企,都会很有动力积极做大企业规模、做低企业利润,追求成为一个又大又垮而难以被人取代的角色。

*所谓小而美,在国内是很难抢到重要资源的。

*仅从重要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现行政策正在积极放大每个行业内部的马太效应。

*哪个经济发达区域的地市,没有几个高估值、高投入、弱营收、没利润的伪独角兽?

*站在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如果一个企业里面,从上到下都是可以通过生产环节牟利的人,而必须指望利润分红的人又无足轻重,那么这个企业必然走向疯狂生产。 …… 只要有人输血,我就绝不退场。

*复制与创新之间,可能隐藏着东西方各自难以取代的基因。…… 不同经济体之间,制度禀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各自形成不同的路径依赖。

*所有玩家都这么卷的后果就是,全行业利润率下降甚至普遍亏损。残酷内卷导致企业无法积累利润,进而无法投入那些真正从无到有的创新研发。

*国内企业最擅长的事情、最强大的基因,恰恰就是在他人创新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之后,通过反向研发以及供应链压榨,复刻流程加急生产最后把产品打成白菜价。之后就是重复前文提到的“要规模不要利润”、“要生产不要消费”。

*这种打法确实可以卷死已知行业,然而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一劳永逸地战胜其他经济体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个卡脖子的赛道从哪里来。

*随着科技的无尽前沿,脖子被卡的场景,反而可能越来越多。

*如果不同经济体之间走向敌意,各自竖起小院高墙,那就意味着其他经济体中那些真正能够实现前沿突破的企业,其独享创新红利的周期更长,而国内企业复制的难度更大、时机更晚。前者溢价更高,后者内卷更烈。

感谢关注。[干杯]

0 阅读:8
念瑶聊社会

念瑶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