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之后再越级」荧光笔评七彩虹M1P小尾巴

耳机美学 2023-10-03 13:58:35

七彩虹M1生在了一个好时代,两年前可以说是“小尾巴”这个品类产品力最为火热上升的时候,这种解码耳放的形态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质变,最后基本定型在了火机大小、支持可拆换线材的设计。M1在当时就以极高的声价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我500元价位小尾巴的推荐位。虽然我很想说M1现在依旧值得购入,但这两年内还是不断有着同样不俗的新产品出现。其后继者M1P前不久时候发布了,虽然加上了一个升级的后缀,但令我意外的还是它这波升杯又不加价的操作,又要开始卷一波了。

M1P的外观相比起M1精致了不少,全锌合金电镀机身,做工扎实的不得了。不管是我自己还是我的朋友,第一次摸上手以后,第一句话绝对是:好沉!这可能是同价位最有分量感的小尾巴,没有之一。机身加上线材以后重量大概去到了50g左右了,就好像在掂量着一根金条似的。虽然这种结实的沉重感让人倍感安心,但想想作为随身设备出街的话,手机上吊着一两的东西未免还是有点重了。

在功能上,M1P基本继承了M1上的操作逻辑,以及M1新固件的特性,比如同时按下加减音量键调节增益;UAC1.0游戏模式,可以支持链接SWITCH、PS5这些游戏主机设备。另外,M1P还有两个新特性,分别是:固定音量记忆,这样就不用担心转换设备时候突然忘记把设备音量归零而炸塞了;调节数字滤波的功能,长按加减按键在6种滤波模式里切换。在设备的兼容性上,至少我用的苹果还有三星上是肯定是没问题的了,在MacOS上不会以固定音量输出,是可以进行调整的。而鸿蒙设备因为手上没有所以暂时也测不了。至于说发热情况,那肯定多少还是会有的,不烫怎么能HIFI呢(狗头)

对于七彩虹设备的硬件架构设计以及用料上,从来都是足够顶级的。M1采用的是U8同款的定制ESS α DAC,而M1P则改用了AKM 4493SEQ,其他方面还有JitterKill 2独立时钟、双XR2001独立运放等等。在参数上同样也不俗:125dB的信噪比、高增益平衡4Vrms、32欧下240mW输出。如果没记错的,这是七彩虹首款采用AKM的DAC的设备。在之前M1的评测以及搭配的分享中我曾提到过,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其扎实、鲜活以及中性的调音。再搭配一根ddHIFI的TC09S后,其密度和能量感还能再提高一个层次,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放在现在的竞品里我认为同样也能有它一席,这也是我经常拿M1当做是百元到千元出头耳塞的“试金石”的原因。

而M1P是有所不同的,虽然在整体的架构上依旧能听的出有M1的影子,比如横向与纵深声场的比例,扎实且澎湃的能量感。但底子里明显会多了更多的润色和厚度,因此整体的听感也更为圆润了许多。如果说M1是较为高冷的,那M1P则是更为热情的。这种饱满听感主要来源于M1P充足的中频密度,因此和M1相比其人声是更为凸显的,有着抓耳的特点。更多的密度也让人声在形体的塑造上表现的更丰满,能细腻的表达出更多的感情。而这样处理的好处就是在搭配一些较为均衡、中正的百元、千元塞时,极大程度补足中频的厚度感。

M1P的低频与中高频的剥离感依旧是优秀的,而在M1扎实的基础上,它多了一份弥漫的质感,这使得像是大提琴、鼓类的乐器拥有了更多的空气感。而从高频上来讲,M1P处理的相比于M1顺滑且密实了不少,在听感上是舒服的,但我相对会更喜欢M1那种在表现弦乐时有一些透明感和线条感。当然,我认为这更多是一个风格的取向上。这种润色让M1P无疑是更为大众化的、适合人声以及流行乐的。

再之前我写M1的时候就夸过,它并没有像某些小尾巴一样,主打一个平衡输出,而将单端的平庸化,这个问题即使在一些新品上也同样泛滥。M1P的单端同样也很优秀,有着其应有的水准,这也是因为在硬件上,M1P的单端和平衡拥有各自的运放以及独立供电。因此,M1P的单端和平衡相比也同样有着强劲的能量感以及尽可能完整的声音框架。

在搭配上,目前主流的百元、千元新品基本是能通吃的,不会翻车的搭配。比如兴戈EM6L、天使吉米KARA这类需要更多润色和厚度感、能量感的耳机;亦或是需要对中频密度补足的,比如OPENAUDIO的女巫PRO、IKKO的OH10S;还是说水月雨KATO啊,声音记忆的SM2这些老品都能搭配的很不错。而USB升级线上,我还是推荐ddHIFI的TC09S,毕竟物美价廉的,能有显著提升的USB线还得属它。

我还记得之前写M1时候的标题是“小尾巴之间也越级打怪?”那是因为我认为M1在499元这个价格上确实做到了当时一些更高价格的一些小尾巴没做到的中正、扎实。而M1P在加量的情况下,还是499元的售价,这就让它的性价比显得非常高了。也因此,我认为M1P也是有能力和底子切磋一下更高段位的存在。

1 阅读:9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