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快到了,对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而言,是回,还是不回,是一个问题。不过,对于离家乡很远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反而不是问题,因为距离既是理由,更是借口。
毕竟从放假的方式来说,几千公里之遥的人,除非赶飞机,否则很难在当天回家的。但这件事,对离家不远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反而变得严峻。
如果要回去,意味着假期的其中一天无法另作安排,不过,对先人的祭拜也是一种态度,毕竟先辈是我们的祖先,理应尊重。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只不过随着年轻人成长,还有多少人会在祭拜先人的时候,用那些纸扎的用品?对老一辈而言,给先人送花这样的礼仪是不存在的,他们只知道祭拜需要冥币,有时候会特意做上一顿食物,连带着酒盅一起,去到坟头拜祭。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祭拜礼仪,只是从网络上的内容来看,很多地区的老人都有给先人纸扎用品的习惯,或许按照这样的习俗,纸扎品不仅仅是属于地域的特色。
然而,对于纸扎用品是否能够祭拜,应该被使用,也有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比如有些地区是希望祭拜者不要使用这些纸扎品的,理由当然有,只不过当地的人是否能理解呢?
为什么老人非要执着地坚持用纸扎品?或许这样的习惯,是老人的父母辈流传下来的,他们只是一味听从,也或许这样的习惯,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长久印象,所以照搬照做,是基于记忆的下意识反馈。
年轻人在祭拜的问题上,往往受电视剧影响比较多,可祭拜的方式,东西方本来有不同,更有甚者,某些地方的祭拜,也并不是去坟头,而是在所谓的灵堂,那一个地方放置着许多许多人的先辈,他们的子孙到时会自动去拜访,这种方式节约空间,只是相对于一些人看过的老人祭拜方式,终归是简单了些。
老人的祭拜,往往都要提前开始准备,有的人甚至提前一晚上做出计划,因为给先人祭拜的食物要自己烹煮,所以一大早就要去市场买菜,我们这边的习俗一般是豆腐干,猪肉,尤其是做法,这些菜往往都是清蒸煮熟,不需要调色,更不需要调味。
不过也有的地方,所使用的食材更丰富,且经过精心调味。
虽然逝去的先人吃不到食物也饮不了酒,但作为后辈,仍然坚持着这样的仪式,也许是因为心安。
那么,如果改成买点鲜花祭拜的方式,是否也一样呢?
买花,算得上有仪式感,可若让老人们选择给先人买花,可能反而让他们无法理解,毕竟一束花的价格不便宜,有些地方的一束鲜花,甚至敌得过几斤猪肉的价格。
那么,你说习惯了接地气习惯了节约简朴生活的老年人,还会习惯用鲜花去表达自己的爱与思念吗?
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祭拜习俗的支持者,有一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而在农村生活的人,又是惧怕其他人指指点点的,毕竟你若与周边习俗习惯不同,他人肯定会议论。
因此,对于习惯的改变,不仅仅是让自己改变习惯,而是要去改变一群人的思维。只不过,用纸扎品祭拜,究竟是对是错,又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毕竟延续了那么久的传统,你说它错了,也得说出它到底错在哪儿,人们才能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