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时任航行处副连参谋、每月52元工资的我,因获“空军科技成果奖”,

史乎友文 2024-09-20 17:35:44

1984年4月,时任航行处副连参谋、每月52元工资的我,因获“空军科技成果奖”,获得了60元奖金。 这一年(1984年),我发明的“YD型空军指挥引导计算尺”,获得了“空军科技成果奖”(我的第一个奖项)。这项发明,是我多次在指挥引导训练班讲课,多年在指挥所值班实践,然后经过数十万个数据归纳、提炼、总结的成果。 上级的嘉奖到了,发给发明者所在部队(空六军司令部);奖状到了,发给发明者所在单位(航行处);证书到了,发给发明者本人(也就是我)。这些都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奖金60元也到了,应该发给谁。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在部队,无论是成绩,还是收获,都是大家的,从来没听说过奖金可以发给个人。况且,这奖金数目还不小,比当时的我,一个月工资还多(52元工资)。因此,这笔奖金该如何处理,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记得当时,司令部军训处科研参谋(姓胡),拿着这60元奖金,请示军里主管作训的首长,该如何处理。主管首长思索片刻后,说还是请示曾军长吧,这事他不好做主。因此,这事一来二去,还是到了曾军长面前。而曾军长,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大手一挥,坦率地说,“这事还用问吗,谁发明的,奖金就给谁。” 胡参谋一听首长发话了,也高兴地说,“是,军长。我也是这么想的。”曾军长又说:“不只是奖金要给发明者,你们还要宣传人家,让全军的战士都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这种刻苦钻研的劲头。” 有了首长发话,事情就好办多了,胡参谋把那60元奖金用红纸包上,然后写上了四个大字——“奖金60元”。发给我奖金后,胡参谋还先后让我双手捧着奖金照相、双手托着奖状照相、双手拿着证书照相,这来回的折腾,可让当时的我,心里有些激动和紧张(毕竟,这是我的第一个奖项,和第一次获得奖金)。 而我能在当副连参谋短短的一年里,就获得这项大奖,离不开军首长和航行处李处长的大力支持。记得当时,我刚担任副连参谋时,李处长安排我的分工,主要进行科研和训练。看了我的分工,有不少人就说,“一个军部航行处,有什么可研究的”。当时,李处长每每听到这话,都是笑而不语。如今,这个奖项,给了大家答案。 有了曾军长的鼓励和李处长的支持,此后的我,干劲是越来越足,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句老话说得好,“有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我的坚持加努力,到1985年5月,我担任副连参谋还不满两年,就被破格提升为正连参谋。那一年,我27岁。 —完—

0 阅读:13
史乎友文

史乎友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