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六年,李世民亲自复核死刑犯卷宗,见其中一人之情况忽然生出怜悯之心,命放其回家,约定明年秋天时前来受刑赴死。李世民又一想,恩德只给一人显然会被朝臣说成偏心,索性让天下的所有死囚全部回家与亲人团聚,亦是规定明年秋天时所有人自己到长安受刑。 次年九月,共三百九十名死刑犯,无人监督,都如期自己跑到长安赴死,没有一个人躲藏逃匿,李世民颇感动,因此将这批人全部赦免。此事,被看作是李世民仁恕治国之典范。 400多年后,大文豪欧阳修对此提出异议,其认为这不是恩德、宽仁与诚信之样板,而是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共同的沽名钓誉之举,皇帝李世民通过此获得宽仁之美名,而390名死刑犯获得诚信之名,如此上下和谐,自然可称盛世。 欧阳修提出验证的办法,比较歹毒,其认为第一批释放回家团圆之死刑犯约期回来之后,应该全部依旧执行死刑,如此天下人自然不会生出侥幸之心。然后,李世民再释放一批死刑犯回家团聚,如果第二批死刑犯依然全部如期回来,你唐太宗李世民再特赦,如此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恩德和诚信。因为有先例在前,而第二批死刑犯居然全部违反人情、视死如归?唯一的解释就是真正被李世民治理的盛世恩德感化了!
唐贞观六年,李世民亲自复核死刑犯卷宗,见其中一人之情况忽然生出怜悯之心,命放其回
夜梅聊文化历史
2024-09-29 12:03: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