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被逼迫一起陪葬。唐高宗李治知道这件事情以后,

牧童的娱论 2024-09-29 17:54:12

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被逼迫一起陪葬。唐高宗李治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勃然大怒,觉得这是在向大唐宣战,当即命令吐蕃立即把文成公主归还大唐,以示警告。不料文成公主态度坚决,“我是不会回去的!” 唐高宗即位的第四年,朝堂之上一片喧嚣。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有多年,双方的联姻不仅促进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也为唐朝带来了吐蕃的和平。 然而,噩耗传来,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按照吐蕃的传统习俗,作为正妻的文成公主应为丈夫殉葬。这一消息让大唐的朝廷震动不已。 殿堂内,文武百官纷纷聚集,脸上满是忧色。高宗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心中对这件事亦是充满担忧。 文成公主不仅是大唐的公主,更是皇家的象征,若她真的随松赞干布殉葬,不仅对皇家血脉是一大损失,也将影响唐朝的颜面。 尚书令率先出列,恭敬地向高宗拱手道:“陛下,吐蕃虽是我大唐的附属国,但其风俗野蛮,若让堂堂公主殉葬,实在是对我朝威仪的大不敬! 臣以为,应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将公主接回,以免受此屈辱。” 随即,左仆射站了出来,附和道:“臣附议!文成公主虽远嫁异国,但她终究是陛下的至亲,不能让她的生命葬送在蛮夷之地。吐蕃的殉葬习俗,我们大唐绝不可接受!” 其他朝臣也纷纷赞同,殿中瞬时人声鼎沸,众口一致认为不应让公主为吐蕃陪葬。 然而,也有一位沉默的大臣突然开口。 正是右丞相李靖之子李忠,他一向以深谋远虑著称,此刻他冷静出列,向高宗拱手行礼:“陛下,臣不敢反对众位大人的看法。 然而如今吐蕃国情复杂,松赞干布骤然去世,吐蕃内部或许会有权力争斗,若我们此时贸然派遣使者接回公主,恐怕会被吐蕃视为不敬,反倒引发两国冲突,恐非明智之举。” 朝堂内顿时陷入短暂的沉寂,李忠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思索。 “那依丞相之见,朕该如何行事?”高宗目光如炬,紧盯着李忠。 李忠沉吟片刻,接着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先派出一位精明的使臣,带去陛下的圣旨,慰问吐蕃的朝臣和百姓,表达我们对松赞干布逝世的哀悼,同时借此机会探明吐蕃的内情。 如果吐蕃依然坚持让公主殉葬,则使臣可凭陛下的旨意,提出强烈的外交抗议,要求保全公主的性命。 但若局势复杂,或有松赞干布的后继者心向大唐,我们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争取公主的平安归来。” 高宗沉思片刻,觉得李忠的提议有理。毕竟,如今的吐蕃并非过去的弱小部族,松赞干布在位时,吐蕃国力大增,正处于上升期。 如果因为处理不当激化矛盾,可能会影响到唐朝西部边疆的稳定。 “丞相所言极是,”高宗点头说道,“但谁能担此重任,既能化解吐蕃内部的纷争,又能顺利带回公主?” 这时,另一位老臣出列,正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郭将军。他沉声道:“陛下,臣愿率一支小队,前往吐蕃,晓以大义,凭借我大唐的威名,让吐蕃臣服,不敢轻易妄为!” 高宗闻言,露出了赞许之色:“郭将军久经沙场,既有胆识,又有谋略,此事非你莫属。但此行风险不小,朕必会全力支持,将士若有损伤,朕也必厚待家眷。” 郭将军拱手领命:“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 当使者跋涉千里终于抵达吐蕃,向文成公主呈上唐高宗的旨意,恳切劝她回归大唐时,文成公主的神情依然坚定。 她轻声却不失决然地对使者说道:“我感激父皇和大唐对我的关怀,但如今的吐蕃,也是我的家。 松赞干布对我礼遇有加,我曾许诺要为吐蕃的百姓带来和平与富足。我怎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抛弃他们而回大唐?” 文成公主知道,吐蕃的殉葬习俗虽然古老,却并不合乎人道。 她积极与吐蕃的权臣交涉,向他们阐明人命的珍贵,并表明自己的决心:“殉葬并非天命,我们可以尊重逝者,但不必以活人的生命来祭奠。我的命运应该由我自己掌握。” 她的言辞感动了许多人,尤其是吐蕃的百姓。他们见识了文成公主多年来为吐蕃引入先进的农耕、医药等技术,知道她是吐蕃的贵人,而不是外来的客人。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站出来,反对让她陪葬的习俗。吐蕃的贵族们也逐渐意识到,公主不仅是他们国家的重要纽带,更是能为吐蕃继续带来繁荣的人物。 最终,在公主与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废除了殉葬的古老习俗,公主得以继续留在吐蕃。她不再是单纯的外交象征,而成为了吐蕃人民心中的母亲与守护者。 之后的岁月里,文成公主继续为吐蕃引入中原的文化与技术,改善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用行动实现了她当初的诺言。#说TA##正能量##生活##历史#

0 阅读:5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