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名将侯君集谋反被灭族,李世民哭着说:“朕想赦免你,但百官不答应,你还有什么遗言吗?”侯君集听后,泪流满面说:“就看我立过功的份上,给我留个儿子,继承侯家的香火和祭祀我的功绩!” 信息来源:《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侯君集的起点并不低。他出身于关陇贵族,家族在朝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他的母亲窦氏与李世民的母亲是同族。 这种家族背景使他早年便得以进入李世民麾下,成为其重要的追随者之一。尽管少年时的侯君集表现出浮夸与虚荣的性格,吹嘘自己的武艺高超,但他真正的能力并不突出。 在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侯君集靠着家庭关系起步,却没能凭个人才干脱颖而出。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凭借忠诚与努力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侯君集的功劳,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最为关键的政治事件,李世民通过此变杀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及其支持者,最终成功夺取了皇位。 而侯君集在这场事变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带领军队成功控制了唐高祖李渊和朝中大臣,为李世民顺利登基奠定了基础。这一功劳使他成为李世民心中不可或缺的功臣之一,李世民对他十分信任。 尽管侯君集因玄武门之变而备受宠信,他的才能并不完全能与他所得到的高位相匹配。侯君集自小缺乏军事训练,也没有太多实战经验,但李世民仍然希望培养他。 于是,李世民安排侯君集师从唐朝最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学习兵法。李靖不仅是唐代的“军神”,也是李世民麾下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而侯君集的浮夸性格在这一师徒关系中逐渐暴露。学习兵法期间,侯君集对李靖的教导颇有怨言,认为李靖没有将真正的核心兵法传授给他,甚至在背后诬告李靖有谋反之心。 尽管李世民并没有采信这些指控,但这一事件让李靖对侯君集感到失望,也为侯君集日后的膨胀埋下了种子。 随着时间推移,侯君集终于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的顶点。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任命他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远征西域的高昌国。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战役,侯君集带领唐军跨越七千里的沙漠,攻打高昌国。高昌国国王麹文泰自恃唐军远道而来,路途艰难,以为唐军不可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组织起有效进攻,因而对唐朝的威胁毫不在意。 侯君集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成功将唐军带入高昌腹地。麹文泰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战役震惊,不久后暴毙而亡,高昌陷入无力抵抗的境地。其子麹智盛继位,但无力挽救局面,最终向唐军投降。 高昌之战的胜利,使得唐朝成功扩展了对西域的控制,打通了丝绸之路的要道。侯君集一时之间名声大噪,被誉为灭国之将。正是这场辉煌的胜利,成为侯君集人生转折的关键。 胜利后的侯君集开始膨胀,内心的不满和贪婪愈发明显。在攻下高昌后,他不仅未能约束手下士兵,反而带头掠夺财物,且私自将高昌的珍贵宝物据为己有。 这种行为很快被朝中的御史弹劾,侯君集因此被李世民暂时关押。 李世民的处理并不严厉,他选择宽容了侯君集的罪行,毕竟侯君集功劳显赫,曾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侯君集并不为此感激。 在权力的游戏中,野心与不满常常交织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争斗日益激化。 李承乾感到自己作为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开始心生反意,而此时,侯君集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他的女婿贺兰楚石在太子李承乾的东宫担任要职,通过贺兰楚石的引荐,侯君集与太子秘密勾结,开始谋划一场新的权力夺取。 这与他当年参与玄武门之变时的角色形成了戏剧性的对比:当年他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而如今,他试图推翻李世民的统治。 谋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侯君集与李承乾的计划尚未付诸实施,就因其他事件牵连而败露。 东宫的心腹纥干承基因其他谋反案件被捕,在严刑逼供下,纥干承基供出了太子与侯君集密谋造反的消息。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李世民,他一时难以接受,自己曾经信任的功臣与心爱的太子竟然联合密谋,试图篡夺他的皇位。 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处置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念及侯君集曾为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另一方面,谋反罪名的严重性又让他无法轻易宽恕。 最终,在朝臣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不得不对侯君集处以极刑。侯君集在被捕后,始终不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心,面对死亡,他的面色从未改变,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据记载,临刑前,侯君集向监刑官请求,代他向李世民传话,希望赦免他的妻儿,为他保留一个后代以延续香火。李世民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仅将其家人流放岭南,而没有株连九族。 侯君集的故事,是唐朝早期历史中极具戏剧性的一个篇章。它展示了一个从忠诚的军中功臣到叛逆者的转变过程,也揭示了权力、忠诚、野心与背叛之间的复杂关系。
643年,名将侯君集谋反被灭族,李世民哭着说:“朕想赦免你,但百官不答应,你还有
老闫聊史
2024-09-30 18:23:1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