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程的火车上,因为坐得久了,我起身活动,想找个空地站一下。车厢连接处的空档都有人,走了两节车厢后,我终于找到一个没人的空档。
刚站定没多久,一对母女走到我旁边,妈妈很年轻,小姑娘大概五六岁,两人看上去都不太高兴,皱着眉头。
妈妈环视四周,没有可以站立的地方了,她只好带着孩子,站在我面前的一小块空地上,地方狭小,我们距离很近。
妈妈蹲在地上,开始和孩子对话,原来,妈妈想让小姑娘上厕所,但小姑娘害怕厕所冲水的声音,不敢去,想等下火车后再去亲戚家里上厕所。妈妈已经劝了小姑娘有一会儿了,好不容易把小姑娘从座位带到厕所这边来,可是到了门口,小姑娘又不愿意进去。妈妈担心地对小姑娘说,怕她一直憋尿会难受,万一尿裤子了也没法换,会不舒服。小姑娘则坚定地反驳说:“不会的!不会的!”
妈妈又表示,只去上厕所,不冲水,不会让她听到那个声音,小姑娘也不同意。
妈妈有些着急了,后面她所说了一些话,从内容到语气,都给小姑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小姑娘看起来很难受。
我想帮帮她们,但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位妈妈已经有些陷入到情绪中了,此时如果有陌生人对她指手画脚,情况只会变得更糟。于是我沉默着,一直在找合适的机会。
这位妈妈又尝试着,用一些奖励来“鼓励”孩子,小姑娘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是表示不敢去上厕所,说很害怕那个声音。这时妈妈话锋一转,说如果小姑娘不去上厕所,之后就没有这些奖励了,“奖励”瞬间变成了“惩罚”。
这一招似乎起到了作用,原本一直赖在原地的小姑娘,开始移动身体。妈妈问她,可以去上厕所了吗?小姑娘也默默点头。正在妈妈以为已经成功了的时候,小姑娘的眼里,突然涌出了泪珠,脸上写满了委屈和不情愿。
妈妈见状,立刻开始安抚女儿,她用手帮女儿擦拭泪珠。
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纸巾,递给了这位妈妈,她接过去,朝我笑了笑。
我问她:“刚才听孩子说,她害怕厕所冲水的声音?”
妈妈说:“是的,只要冲水她都怕,胆子很小。”
我说:“她在家上厕所也是这样吗?”
妈妈想了想,说:“哦,不是,她在家不是这样,应该是只怕火车上冲水的声音。”
我又问:“是只要在火车上上厕所,她就会怕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妈妈说,是去年有一次坐火车,孩子上厕所后被那个声音吓到了,此后就感到害怕,但有时还是去上了,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不肯上。
我回想了一下,火车上的厕所,即使不按按钮,好像确实会突然发出一种冲水的声音。我试探着问小姑娘:“你是不是发现,你没按按钮,火车上的厕所,也会自己冲水呀?”
小姑娘立即点头。
我说:“嗯,你正在上厕所,还没准备要按按钮呢,它突然就自己冲水了,吓你一跳,是不是?”
小姑娘连连点头,还微微撅起小嘴,有些生气的样子。
我说:“太讨厌了,吓你一跳!你也可以这么说。”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没说话。
我安抚了她几句,说了说关于厕所为什么会自动冲水的事儿。小姑娘什么话也没说,但她的表情变得比较平静了。在我和小姑娘对话时,这位妈妈也很平静,她温柔地看着女儿,没有那么着急了。
我对妈妈说,这孩子观察到了火车的厕所和家里的厕所不一样,被吓到了后还能知道保护自己,这些都特别好,是孩子敏锐细致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内心有数,不会因为随意冒进而伤害到自己,是很好的特质。
妈妈很认真地听我说话,她轻声说:“平时也还好,今天怎样都不想去厕所,也许是想和我撒娇吧?”
听妈妈这么说,小姑娘立即抱住了妈妈。妈妈说:“我再多陪陪你,等你做好准备,再去上厕所。”
小姑娘点了点头,把妈妈抱得更紧了,整个头都埋到了妈妈的怀里。
妈妈抚摸着女儿,说:“那我们先回座位上去吧,等你准备好,再告诉我。”
看着母女俩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也暖暖的,这位妈妈其实挺爱女儿,她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盯着孩子的“问题”,急着去解决它,而是允许它存在,理解孩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