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郭宝昌写了38年的电视剧《大宅门》刚开拍,投资人想把导演换成张艺谋,想不到张艺谋却说,“您不知道我和宝爷的关系?这个剧本只能是郭宝昌来拍,圈内人没有人会接的。” 1995年的夏天,一部名为《大宅门》的电视剧正式开机。这部剧改编自著名编剧郭宝昌的同名剧本,讲述了一个关于家族兴衰的故事。然而,就在拍摄初期,投资方却突然变卦,认为郭宝昌作为一名新人导演,缺乏经验和号召力,想要换一位更有名气的导演来执导这部戏。 投资方将目光锁定在了当红导演张艺谋身上。那时的张艺谋已经凭借《红高粱》《菊豆》等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投资方认为,由张艺谋执导《大宅门》,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质量,还能借助他的名气为电视剧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抱着这样的想法,投资方的代表专程拜访了张艺谋,希望能说服他接下这部戏。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张艺谋在听完他们的来意后,却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 原来,张艺谋和郭宝昌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张艺谋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青年导演时,正是郭宝昌慧眼识珠,力排众议支持他拍摄处女作《一个和八个》。这部电影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张艺谋在导演界崭露头角。 此后,郭宝昌一直在关注和支持张艺谋的创作,两人也成为了忘年交。在张艺谋看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和郭宝昌的提携是分不开的。他深知《大宅门》对于郭宝昌的重要性,这是他苦心孤诣写了38年的作品,承载了他太多的心血。 张艺谋坦言:"您可能不知道我和宝爷的关系。这个剧本,只能由他自己来执导,我相信业内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接这个活的。" 投资方万万没想到会遭到张艺谋的拒绝,一时间难掩失望和恼怒。他们决定撤回投资,让剧组面临解散的危机。而郭宝昌也因此背负了高达三百万的债务。 尽管前路未卜,命运多舛,但郭宝昌心中的梦想始终没有动摇。他决心背水一战,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将《大宅门》这个压在心头38年的故事搬上银幕。于是,他开始到处寻找新的投资人,参加无数个酒局和饭局,一次次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的1999年,郭宝昌终于等来了央视的橄榄枝。尽管过程依然坎坷,但在央视的帮助下,《大宅门》终于重新开机。这一次,没有人再质疑郭宝昌的能力,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部戏注定非他莫属。 1999年,在央视的大力支持下,《大宅门》再次开机。然而,这部剧的诞生之路却充满了坎坷。追溯其历史,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回到几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彼时,年仅两岁的郭宝昌被父母卖到北京同仁堂做了童养媳。这一经历,成为日后他创作《大宅门》的原型。剧中,白景琦和杨九红的身世,就有着郭宝昌自己的影子。 1956年,郭宝昌萌生了创作《大宅门》(彼时名为《浪淘沙》)的念头。然而,当他满怀热情地将剧本呈现给养母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养母一把火烧毁了剧本,斥责郭宝昌"家丑不可外扬"。 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停止。1964年,正值郭宝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际,他再次提笔创作《大宅门》。不料,这一次,他的所有手稿都被查抄,个人也受到牵连。往后的几十年里,他饱尝人生起落,婚姻也走到尽头。前妻在离婚时,又一次烧毁了他的第三版剧本。 然而,郭宝昌并没有就此放弃。1994年,历经38年沉淀与打磨,《大宅门》的剧本终于最后完成。在此之前,他已为这个故事的诞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开机之初,剧组遭遇重重困难。演员的选角成为一大难题。出人意料的是,在导演人选上力挺郭宝昌的陈宝国,却成为剧组的"定海神针"。他放弃片酬,甚至卖掉房子,只为等待《大宅门》开拍。他曾豪言:"没有郭宝昌,我就不演!"最终,在郭宝昌的坚持下,陈宝国获得了白景琦一角。 而杨九红的扮演者,从宁静到蒋雯丽,几经辗转,最终由何赛飞出演。一开始,郭宝昌并不认可这个选择,他认为何赛飞气质太过柔美,难以诠释杨九红的个性。为了得到认可,何赛飞在进组后立下军令状,誓要展现最好的演技。 180天的紧张拍摄后,《大宅门》终于杀青。这部跌宕起伏的家族史诗,承载了郭宝昌太多的心血与梦想。当年《大宅门》在央视播出后,收视率连创新高,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 38年的创作历程,3次毁于一旦的绝望,4年的四处奔走,180天的如火如荼……所有这一切,都凝结成那一帧帧悲欢离合的银幕画面,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大宅门》的成功,不仅是郭宝昌个人的胜利,也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荣光。 每一部不朽的经典,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宅门》亦是如此。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一代人的梦想与坚持。或许,正是无数个"郭宝昌"的执著追求,才铸就了中国影视剧的繁荣与辉煌。
1995年,郭宝昌写了38年的电视剧《大宅门》刚开拍,投资人想把导演换成张艺谋,
自由的百灵鸟
2024-11-24 19:15: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