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天上掉“馅饼”,结果是天上掉“陷阱”,7月7日,一女子在某拍卖平台看到一辆车仅需一元起拍,就心血来潮试了一下,结果第二天收到竞拍成功的短信,还没等开心,一看竞拍价格:30万!女子:后面几次钱都不是我出的!商家:你怎么证明? 根据杨女士回忆,当时她在网上看到有辆车竞拍,一块钱开始拍,她无非是觉得就算不中,也不过损失一块钱,这才兴致勃勃地加入了竞拍大军。 一开始,竞拍价缓慢攀升,几百几百地加,但随着参与人数增多,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很快就到了五万元。 这已经超出她的预算了,她果断退出竞拍,关掉手机去忙别的事情了,没想到她竟收到信息,显示她竞拍成功了。 杨女士又惊又喜,难道自己真的以超低价拍到了一辆车?她赶紧打开App,结果一看成交价,竟然有30万。 这下她可傻眼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她明明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出价只有五万左右,之后根本没再碰过手机,这30万是怎么来的? 带着疑惑,杨女士仔细查看了竞拍记录,记录显示,在她关闭App之后,她的账号竟然还在持续出价。 杨女士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她怀疑平台是不是偷偷操纵了她的账号,或者系统出现了问题。 她又拿出院子里的监控录像,录像清楚地显示,在她账号被记录持续出价的那段时间,她正在大门口开车准备出门,根本不可能操作手机。 杨女士把监控录像交给平台方,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我的清白!我要求按照五万元的价格购买车辆,否则我就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走法律程序!” 没想到平台客服十分傲慢:“我们平台的系统绝对安全可靠,不可能出现误操作或被盗号的情况。你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你当时不在操作手机,并不能证明不是你的家人或朋友使用了你的账号。” 他们坚称三十万元的成交价有效,并威胁杨女士如果拒绝履行合同,就扣除九千元保证金,并追究其违约责任。 杨女士怒不可遏:,她立刻联系了消费者协会和律师,准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其实杨女士的事情也不算是个例了,在湖南也有一个张先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2023年10月18号那天,他在一个拍卖网站上瞅见了一辆进口奔驰,起拍价只要1块钱,1块钱能买下一辆奔驰,而且这车估价12万5左右,他就心想试试手气,万一捡漏了呢? 结果更意外,就三个人报名,另外俩人压根儿没出价,老张1块钱就把这奔驰拿下,简直跟白捡似的。 他按照要求支付了1.08元的平台服务费和中介费,页面也显示拍卖成功。 可是高兴劲儿还没过,拍卖公司就打电话告知张先生,车辆不能交付,因为价格未达到委托方的心理价位。 他们提出赔偿张先生成交价的5%,也就是5分钱。 张先生当然无法接受,经过一番交涉,拍卖公司最终同意赔偿500元,但这和12万的奔驰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张先生认为,这种极低的违约成本,让很多拍卖方肆意妄为,扰乱了网拍市场的正常秩序。 陈女士和张先生的遭遇可以看到出来,一些平台和拍卖公司就用这种低价把人忽悠进来,等真有人拍下了,他们要么找各种借口不给货,要么就赔个仨瓜俩枣的违约金,消费者根本没地方说理去,维权成本太高了。 这些案例暴露出网拍平台监管的缺失,以及部分拍卖公司缺乏诚信经营的问题,“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之类的霸王条款,更是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理性参与网拍,不要被低价冲昏头脑,仔细阅读竞拍规则,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平台、拍卖公司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网拍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实现“落槌无悔”。 参考资料: 央广2023-10-24豪车1元起拍”!有人1元拍下奔驰后遭毁约 当事人:对方已同意交付车辆 都市报道 2024-12-05汽车1元起拍30万成交,竞价有猫腻?“没打开软件 怎么就显示我拍成功了”
以为是天上掉“馅饼”,结果是天上掉“陷阱”,7月7日,一女子在某拍卖平台看到一辆
广瓦下州
2024-12-10 14:20:30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