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年轻化催生尴尬现象:提拔一个,躺平三个!

浪迹沙海的鱼 2024-06-26 10:20:33

不知何时起,一股“干部年轻化”的风潮席卷体制内,仿佛一夜之间,年轻干部成了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但钥匙真的能轻易打开所有锁吗?对此我持怀疑态度。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基层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五岁,但与此同时,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却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显然在告诉我们一个尴尬的现实:年轻不等于优秀,学历不等于能力。

那些“光鲜亮丽”的年轻干部,他们的学历或许让人眼前一亮,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他们却常常像新手司机面对盘山公路,手忙脚乱,难以驾驭。这不仅让基层工作步履维艰,更让群众对“新官”的信任打了折扣。

更糟糕的是,这股风潮还“吹倒”了那些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中青年干部。他们年轻时被告知要论资排辈,等到他们经验满满、能力出众时,又被告知要年轻化,让他们有种“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无奈。

这样的境遇,让他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开始“躺平”,不再热衷于为组织、为群众奉献。

还有,过于强调干部的年龄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一些干部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但它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有些人可能还沉浸在校园的象牙塔里,对于基层的复杂局势、人心的微妙变化知之甚少。

他们可能还没学会如何抵御各种诱惑,就已经手握大权,站在了被围猎、被腐蚀的旋涡之中。这样的“拔苗助长”,不仅对他们个人成长不利,对组织来说也是一场风险。

最后,我想说,干部年轻化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强调干部年轻化破坏了正常的干部晋升选拔机制,是导致中青年干部“躺平摆烂”的最大因素。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保持中庸才是上策。我们需要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又有充满活力的新兵,还有那些稳重踏实的中青年干部。

这样的队伍,才能真正应对基层的种种挑战,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47 阅读:10180
评论列表
  • 2024-06-26 14:14

    难得好文章

    用户10xxx56 回复:
    说的没错
  • 2024-06-26 18:43

    干死干活不如有关系的,不躺平能咋的?

  • 2024-06-26 21:11

    说的基本认同。以我所在单位(体制内)为例,中层干部包括车间、科室的正副职负责人基本都是 8 0后90后,因为上级部门要求提拔年轻管理干部,这些人纷纷上任中层岗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因受过高等教育,而给单位带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上的提升(几乎没有一个表现出众,大家认可的优秀中层),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作经历和阅历比老同志少,很多事情都没经历过,一旦碰上就懵懵的;二是日常工作非常依赖老员工,生怕他们不配合;三部分人是过度自负,觉得屈才,目中无人。四是管理和生产上毫无创意,按部就班随波逐流。单位提拔中层,感觉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因贤选材。

  • 2024-06-26 16:07

    用干部,要设计一套系统化指标。达标者上,不达标者。这样,用干部时,不受人情背景等干扰。

  • 2024-06-26 16:40

    级别用关系能力,职级用工龄,奖励一事一议。

  • 2024-06-26 18:25

    说得不错,反正我现在已经是摆烂了

  • 微笑 28
    2024-06-27 13:07

    年轻男的太少,考进来的都是女的,很多工作还没法安排女的去,考进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是1:5,男1女5

  • Mike 7
    2024-06-27 16:00

    这位小编说的靠谱

  • 2024-06-27 13:20

    老中青结合的干部队伍才是真的好结构

  • 2024-06-27 10:47

    老、中、青三结合

  • 2024-06-27 08:28

    任何事情过度就会带来伤害

  • 2024-06-27 11:11

    我们这里相反,50多打冲锋,40多躺平,会有好结果的

  • 2024-06-27 11:13

    老中青三三制最合理

  • 2024-06-27 16:09

    不接地气,感觉是不食人间烟火,

浪迹沙海的鱼

简介:发现职场趣事,分享有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