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子孙喜欢聚族而居,安土重迁,不过很多才子为了实现心中梦想,经常会千里迢迢地奔赴京城赶考,入仕后还可能前往偏远地区工作,甚至最后还因为遭到贬谪而客死他乡。
比如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北宋的苏轼和秦观,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他们的坎坷经历也一直感染人心。除此之外,中唐还有两位诗人,他们惺惺相惜,又同病相怜,生死关头更是患难与共。下面分享柳宗元的名作,不愧为不朽华篇,尽显好友之间肝胆相照的深情。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中唐: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柳宗元与刘禹锡乃是同榜进士,后来他们又都考上了博学宏词科。入仕之后他们志趣相投,一起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并积极致力于振兴朝纲。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和刘禹锡分别被贬为永州司马、朗州司马。
多年之后他们虽然奉诏还京,但是因为刘禹锡吟诵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们很快又分别被贬为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这首诗就写于柳宗元与刘禹锡一起离京、又在衡阳洒泪分别时,展现出才子们的真挚友情。
诗的大意是:我在永州度过的十年生活艰辛,后来又面容憔悴地赶赴长安。可是只在帝都停留了不到三旬,就又不得不奉旨奔赴更加偏僻的地方。我惆怅地踏上汉代时修建的古道,心里默默地追思先贤;昔日的石人何处寻觅,此处唯见长满了荒草的野径。
兄长啊!你我无心攀附豪门权贵,可是那些宵小之辈却执意要诽谤忠臣。赋诗作文竟然会招致横祸,我劝您还是暂且封笔隐名。离别之际,我们相对而泣,默坐无言;此时又何须临河掬水,不断坠落的泪珠,就可以清洗沾染了尘灰的冠缨。
柳宗元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柳镇虽然信奉儒学,却并不刻板,其不凡风骨和情操也深深地影响着柳宗元。柳宗元很小就得到当时名士权德舆的欣赏,另一位大才子杨凭也对其刮目相看。后来他结识了名门之后的刘禹锡,彼此交谈甚欢,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可是他怎么也无法预料,他们的身世竟然会如此悲戚。
开篇描述了作者多舛的命运,“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长安城在战国时代属于秦地,所以京城又称秦京。如果将其改成长安或帝都,就无法合辙押韵,所以业余创作也需要掌握各种知识。
岭外,代指偏僻之地,一个“翻”字,表达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感受。诗人回到京城,本以为可以重新获得重用,谁知却被贬到更远的地方。
颔联感慨身世飘零,伏波故道即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出征之处,当年的风烟如旧,往日景物依稀,可是柳宗元却无法效仿古人建功立业。
翁仲是秦朝的巨人,遗墟指矗立于衡阳郊外、湘水西岸边之马援庙前的石人,“草树平”三字,道出此地草木疯长,一片荒凉,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愁。
颈联乃是发自肺腑的忠告,“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刘禹锡也是中唐杰出的才子,可是因为刘禹锡诗歌中的微言大义讥讽了朝廷新贵,诗人深知祸从口出、因文贬谪,所以便告诫朋友多加小心,同时也委婉地揭示了封建官僚排斥异己的真实状况。
结尾令人不忍卒读,“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这两句采用了夸张手法,展现出诗人分别时的感伤,以及对坎坷前程的悲叹,同时也是鼓励刘禹锡无畏艰难,继续保持高洁品性。
衡阳分手之后,柳宗元乘船前往柳州,刘禹锡则坐车去连州赴任,虽然无法见面,彼此依然诗文酬答。后来刘禹锡的老母离世,他奉灵返回洛阳,在途经衡阳时,突然听说柳宗元也不幸去世,刘禹锡一时痛不欲生,伤心之余诗人写下一首《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故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诗人回忆了他们在湘江边分别时的情形,刘禹锡骑的瘦马隔着树林不住地嘶鸣,柳宗元乘坐的的小船转过一座山峰就忽然消失。眼前虽是千里江蓠,一片春色,可是一对好友却再也无法相见。
读到这样情真意切的文字,读者一定能体会到一种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深情,即使时隔千年,依然让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