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可是想要得到的名利、以及希望完成的事情却没有止境,于是人们便会感慨万分,更可能长吁短叹,愁闷不已。其实那些浮名虚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都是一场空,但是人们即使懂得这个道理,依然不知疲倦地在追逐名利的路上奔忙。
古代很多高士寒窗苦读,才华卓越,他们在仕途中经过一番摔打,逐渐地看淡名利,转而喜欢宁静悠闲的生活。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还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篇章。下面分享袁宏道的佳作,字里行间充满深意,才子算是活明白了。
《与徐汉明书》(节选)
明代 • 袁宏道
弟观世间学道有四种人:有玩世、有出世、有谐世、有适世。玩世者上下几千载,数人而已。出世者以狠毒之心,而行慈悲之事。谐世者学问切近人情,但粘带处多,用世有余,超乘不足。
独有适世一种,其人甚奇,然亦甚可恨。以为禅也,戒行不足;以为儒,口不道尧舜周孔之学,身不行羞恶辞让之事,于业不擅一能,于世不堪一务,最天下不紧要人。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32岁考取进士,历任知县、礼部主事、国子博士等职,42岁时告归,不久患病去世。袁宏道认为文学创作应该紧密联系时代和生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并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袁宏道担任吴县县令时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听断敏决,公庭鲜事,虽然不能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也是政通人和、和谐共处。才子于是便经常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可见其能力非凡,堪为肱骨大臣。不过他生性风雅,不喜欢官场俗务,最后终于挂印辞官。
作者在开篇介绍了四种人生态度:玩世、出世、谐世、适世,然后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前三种的认识。玩世者凤毛麟角,出世者心狠行善,谐世者无法超脱,所以才子对其都不敢效仿和恭维,于是便选择做一位适世者。
接下来作者便说明适世者的风范,他首先用“甚奇、可恨”加以概括,然后再进行详细刻画。“以为禅,戒行不足;以为儒,不道尧舜周孔之学、不行羞恶辞让之事”,才子儒释道兼修,又不执着其中,如此才有开阔视野、豁达襟怀。
“于业不擅一能,于世不堪一务”,作者学识渊博,但又读书不求甚解。他虽然并不擅长某种技能,也不愿被俗务羁绊,不过反而让其身心获得解放,可以放松地徜徉于自由世界。
读完全篇,大家可以从中感悟一些道理。首先,大千世界纷纭复杂,各种学派层出不穷,甚至每天都有奇谈怪论和惊人事件。人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一切,也根本没有必要事事关心。有些事情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其次,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不过那些典籍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很多观点已经落伍,甚至不合时宜。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减。所以人们在读书时需要仔细甄别,剔除糟粕,然后方可为我所用。
最后,大家还可看出,这篇短文表现出袁宏道淡泊名利、忘记得失的高尚情操。他曾说:“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趋名骛利,唯曰不足。”袁宏道没有被名利捆住手脚,反而怀着一种超脱心境,享受着短暂的人生。
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言,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浮名虚利生不带来,宛如流水一去不返,瞬间的光辉也无法保持永恒,唯有内心充实,才能享受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