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军仪仗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出场就一定是人们目光汇聚的焦点,其中很多人的眼光都会被仪仗队手中威风凛凛的钢枪所吸引。
有很多人会发出疑问,这些仪仗队手中的长枪,在进行举枪、劈枪等操枪动作时,经常会发出“咔咔”的声音,难道这种礼宾枪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能够上阵杀敌的真枪吗?
首先要说明一下,礼宾枪其实就是枪。
目前,几乎世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为执行礼仪任务而配备的的仪仗队,简单说就是具有礼仪职能的卫兵部队。礼宾枪,就是为了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军队的军威而给礼仪部队配备的礼仪用枪。
从字面的解释上就能够看出,这些枪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之后才能“上岗”的“特殊枪种”。这些枪不仅要整洁、美观,还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这些枪支大多是全新的新枪,或者是经过版本改良和特殊处理之后更加“威风”的特殊用枪。
各个国家在挑选一个国家礼仪用枪时,通常会有几种选择条件,一种是自主生产、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自主品牌枪,另外一种是在国家或军队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枪,极少数国家也会采用目前军队中列装最多的枪支作为礼宾枪。
比如,美国所使用的礼宾枪就是在二战时立下赫赫战功的M1伽兰德步枪,法国所使用的则是自主设计制造的FAMAS自动步枪,德国选择的毛瑟98K步枪曾经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部队的主要装备,俄罗斯则使用前苏联时定型生产的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
这些礼宾用枪或是经过战火考验的半自动步枪,或是自主设计具有时代特征的自动步枪,但总体上来说都是礼仪性大于实战性。
我国三军仪仗队目前所使用的礼宾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军迷心中具有极高地位的“56半”,另一种则是在56式冲锋枪上改进而来的56-1礼宾枪。
从外形上来看,“56半”具有很强的苏式风格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这款枪的原型,就是根据前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改进而来。
建国初期,我国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准备建设自己的军工生产部门设计出我们自己的武器,以取代当时部队中大量诸如53式步骑枪、三八大盖以及毛瑟老旧步枪。因为当时中国和苏联交好,所以便从苏联进口了8种轻型武器生产技术,其中就包括SKS全套图纸和技术。
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在结合我国人均身高、臂长等生理特点的条件下,对符合苏联人生理特点的SKS步枪进行了改造,最终于1956年正式定型并开始大量生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命名为“56式半自动步枪”。
从1956年开始定型生产,到1985年撤装退出现役,56半在部队中服役数十年,凭借着出色性能以及卓越的战绩,也成为了老兵心目中难以超越的“神枪”。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刚刚列装不久的56半首次投入战斗就直接在战场适应性、火力稳定性等方面直接碾压了印度人所使用的李菲尔德步枪,为解放军战士们在战场上有效发挥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时,济南军区的宋世哲在150米胸靶速射项目中,40秒全部击中40个枪靶,当时他所使用的就是56半。而且当时参观比武的毛主席,还饶有兴致地拿起56半举枪瞄准,这也是目前可查资料中唯一一张毛主席持枪的照片。
同时,56半也是目前我国部队装备中,唯一一款曾经“退役”又被“召回”的步枪。
1968年时,部队开始列装63式这种能够实现冲锋枪一样连续火力的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开始“退居二线”进入到预备役和民兵部队。不过,因为设计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一些弊端,到了70年代中期时,部队中对于63式的反馈让军委决定“让56半重新服役”。
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已经服役20多年的56半依然是部队中的主力。一直到了1985年之后,新一代的81步枪开始列装部队,56半才“二次退役”,重新回到了民兵部队。至今,在一些民兵部队中仍然能够看到56半的身影。
56半之所以能够成为礼宾枪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外观。
56半的枪身长1025毫米,整体修长颇具美感,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加上闪亮的刺刀能够达到1260毫米,同时紧缩的前部护木能够让战士在持枪时既能够保持最佳握姿,又能够方便劈刺。无论是早期的单刃中锋枪刺,还是后期的三棱尖刺,都能够兼具杀伤性和观赏性。
在国庆35周年、50年、70年的阅兵中,已经退出现役的56半,又重新出现在民兵序列中,以“老兵”的身份重新走过天安门前的检阅台。
目前在仪仗队中,经过镀铬等亮化改装的56半,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仪仗队立持的56半不同,在仪仗队擎旗手两边的护旗手胸前横握的,是基于56式自动步枪改装的56-1礼宾枪。
56式自动步枪,因为在定型时我国对于“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的定义并不严格,所以也有人叫它“56冲”。这两种步枪都是在1956年定型开始生产,但在外形和性能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外形上,56冲是借鉴世界名枪AK47,所在外形和一些性能方面,都与这种苏制武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准星、弹夹插口等方面还是略有不同,并且刺刀刃口也采用了更加适合亚洲人突刺的三棱刺刀而不是AK47的刃口向上的单刃刺刀。
这款枪服役之后,很快就在以轻武器为主的解放军部队中成为了连排主力。当时每个步兵班12人,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这种既担任指挥员又要兼顾火力掩护的基层领导,才能够携带和使用56冲。
让56冲大范围装配部队的,还是因为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因为以往的作战经验中,我国还保留原有的“打准”“打点”的作战习惯,但在雨林那种树木遮蔽视线的情况下,则需要以“弹雨覆盖”和“定点打击”相结合的打法。所幸当时军委在战争初期发现问题之后,为前线战士迅速更换了大量56冲。
都说战争是科技的磨刀石,我国也是通过战争发现了我们的不足,所以从那之后我军步兵轻武器才开始向小口径、高射速的方式发展。
尽管56冲在90年代之后开始逐渐被81式和95式等新型步枪所取代,但这仍然不能否认其优越的性能。据说我国的56冲因为性能优秀、容易保养、价格相对低廉,至今仍然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正规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56半一样,56冲“退役”之后,不仅出现在预备武装力量中,而且也凭借保卫祖国的功绩,成为了仪仗队中国旗的守卫者。
56-1礼宾枪与56冲的最大不同之处,具有自动步枪的机匣和和明亮的可折叠枪托。相对而言,作为礼宾枪的56-1要比56式自动步枪的枪管和护木都要短一些,裸露的金属部位也要更加明亮,这主要是为了增强仪仗队便于握持以及枪身金属镀铬的特殊工艺。
可以说,56半和56冲不仅见证了我国从大规模战争情况下人民武装动员,到集团化、精兵化武装部队的转变,同样也是一大批老兵心中不可抹去的回忆。作为礼宾枪,它们不仅代表着人民军队的形象,更是代表了我国军人坚毅、刚强的精神。
那么,礼宾枪到底能不能用于实战呢?其实,这个问题还要从多个角度回答。
其实最早时的礼宾枪并没有经过有针对性的专业改装,大多都是能够用于实战的“实枪”。比如在1941年时,苏联在面对大兵压境的德军时,数十万荷枪实弹的红军官兵在接受斯大林检阅之后,直接就投入了战场,其中领头方队的仪仗队所持的枪支,就全部都是能够直接投入战场的枪。
不过,“实弹检阅”这种方式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埃及总统萨达特在1981年阅兵时,就是被“受阅士兵”枪中的实弹击毙。
所以,现在各国的仪仗队虽然使用的同样是真枪,但大多都经过了一定“安全处理”,比如不装实弹、卸掉弹匣、拆掉击锤等方法,以保证安全。
至于仪仗队在执行仪仗任务时拍打枪身会出现“咔咔”的声音,是因为诸如枪栓、机匣盖、复进簧等枪体内部的部件,因为晃动产生撞击才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即便在拍打列装武器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
所以,礼宾枪也是枪,那种拍打枪身所发出的“咔咔”声音,也和整齐的步伐一样,都是彰显国家风貌和军队礼仪的一种表现。
参考资料
《三军仪仗队护旗手用56-1式礼宾枪》轻兵器期刊
《「仪式与荣耀的守护者——礼宾枪」》河北科技学院国旗班
《奥运礼宾枪亮相 由56式半自动步枪改制》凤凰资讯
简直就是放屁。。。枪支晃动会发出声音那部队根本就无法隐蔽前进了。这是劈枪时手与枪支拍击发出的声音
不懂别瞎扯,响是在身上磕出来的,每个人虎口,腰上都磕出茧子
现役的礼宾枪就是假枪,或者叫模型枪,不能击发。
还好,这厮没说是关节炎
咔咔咔声 不是袖子摩擦到武装带和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吗? 我大学军训可没有配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