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一直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两大技术方向,各擅胜场:磷酸铁锂优势是稳定性好,循环次数多,成本低,劣势是能量密度低,低温环境下能效损失大。三元锂电池优势是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劣势是成本高,稳定性差一些。今年随着特斯拉在标准续航车型全面导入磷酸铁锂电池以及储能的爆发式增长,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量反超三元锂电池,成为赛道热点。
两种电池的技术差异主要体现在正极材料上,因此,磷酸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铁、上游磷酸一铵乃至磷矿在年中的资源股行情中大放异彩。
相关公司的股价经历了2、3季度的大幅上涨后,虽然四季度产品价格还在上涨,但市场开始担心行业产能增速太快,价格见顶,于是提前反应预期,自9月中旬开始大幅回调后,10月下旬经历一波反弹,11月又开启一轮调整。市场对于产品价格见顶的担心,更加明显。
今天,我们通过梳理行业实际产能和规划产能,来分析一下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的供需状态。
一、磷酸铁需求
根据WIND 公告统计,2022 年底国内磷酸铁锂名义产能将达到89.7 万吨,同比增加87%,考虑部分产能在年中投产,2022 年国内磷酸铁锂实际产能预计将达到70 万吨左右,相比于2021 年增加28 万吨,其中德方纳米贡献10万吨、龙蟠科技贡献3 万吨、湖南裕能贡献5 万吨,此三家磷酸铁锂企业预计合计贡献2022 年65%新增产能。
1吨磷酸铁锂正极用固相法制备的话大约需要0.95吨磷酸铁前驱体,用液相法或高温固相法则不需要磷酸铁。按照生产工艺占比测算21、22、23年磷酸铁需求分别为26.6、43.42、76.67万吨。23年需求相较21年需求接近翻3倍。
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公司大多使用固相法生产,固相法龙头为龙蟠科技(贝特瑞),液相法龙头为德方纳米。
二、磷酸铁制备路径
目前磷酸铁生产企业按照产业属性分为三类:
1.磷酸铁锂正极生产企业,纵向布局上游,如湖南裕能、安达科技、湖北万润等。
2.磷化工企业,生产磷肥或钛白粉企业,如中核钛白、安纳达、安达科技等。
3.自购原材料生产销售磷酸铁公司,如合纵科技(湖南雅城)等。
以外购原料使用零价铁工艺的磷酸铁公司为例,磷酸占比原料成本82.5%,为原料之首。但在磷酸中磷元素与酸元素各占原料成本40%以上。假设以10月份价格计算,从原料端磷化工企业(有磷原矿)可以相较外购原料企业单吨节约4000元,钛白粉企业(有磷酸制备能力但无磷矿)可以节约4500元,成本优势明显。
通过比较工艺路线和成本结构,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磷酸铁锂产业链逐步趋向于大化工体系,未来成本优势主要靠原材料自产、副产利用、自备能源、新工艺等方式构筑,垂直一体化和副产利用的公司将会有明显优势;
(2)钛白粉企业做磷酸铁具有硫酸、铁源优势,磷矿石企业具有显著的磷源优势,能够构筑成本壁垒。
三、磷酸铁产能规划及达产时间
今年8 月以来,化工企业开始持续公告布局磷酸铁锂/磷酸铁,公告企业包括主营为钛白粉的中核钛白、龙佰集团、安纳达以及主营为磷化工的兴发集团、新洋丰、川恒股份以及云图控股,除此之外,老牌化工企业万华化学也在9 月9 日公示了其5 万吨磷酸铁锂+磷酸铁的环评信息,化工企业切入锂电材料领域的趋势越发显著。从具体公告看,大部分化工企业选择从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入手布局,从规划建设、投产时间上看,短期内对行业的边际产能贡献有限。
我们来具体看一看未来增量最大的两家,中核钛白和川恒股份。
中核钛白5 月25日公告:计划投入38.3 亿,一期规划10 万吨/年磷酸铁,建设周期24 个月;二期规划40 万吨/年磷酸铁,建设周期36 个月。
也就是说,到2023年年中,10万吨投产,2026年年中40万吨投产。2026年年产能达到50万吨。
川恒更狠,9 月15日公告:计划投入100 亿元(一期45亿,二期55亿),一期(2021/3-2024/3)规划60 万吨磷酸铁、2 万吨六氟磷酸锂(均为电池级);二期(2024/4-2026/4)规划40 万吨磷酸铁、10 万吨磷酸铁锂、2 万吨六氟磷酸锂(均为电池级)。
到2024年二季度磷酸铁产能60万吨,2026年年中产能达到100万吨。
光这两家,到2024年磷酸铁增量产能达到70万吨,2026年达到150万吨。
好在,2023年前的供给,还是比较温和的。下图是未来两年产能统计。
结论:考虑80%开工率(环保收紧,以渣定产)情况下,预计22 年和23 年磷酸铁锂供给维持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