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徐静斐前去探望患病的父亲徐悲鸿,目睹28岁的继母廖静文仅以窝头咸菜果腹,不由得怒从心起:“父亲月入三百且变卖画作,您这般佯装贫苦究竟为哪般?” 【消息源自:《徐悲鸿与蒋碧微之女徐静斐离世》2023-08-27 江南晚报】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徐静斐的脸上,映照出她内心的波澜。作为徐悲鸿与蒋碧微的女儿,徐静斐的一生似乎总是被父母的婚姻纠葛所缠绕。她的童年记忆中,充斥着家庭的不和谐与母亲的埋怨。父母离异后,她跟随母亲生活,母亲的言辞中常常流露出对父亲徐悲鸿的不满,这让她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误解。 一天,徐静斐接到消息,父亲徐悲鸿生病住院了。她心中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前去探望。走进病房,她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旁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细心地照顾父亲。她就是徐悲鸿的新妻子,廖静文。 徐静斐的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怒火,她看到廖静文桌上放着一盘剩菜,心想:“这个女人,竟然在父亲生病的时候还舍不得吃点好的,真是装模作样。”她冷冷地走上前去,试图用嘲讽的语气打破这份宁静,“廖小姐,你这是何必呢?父亲生病了,你连顿好饭都舍不得吃吗?” 廖静文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她微笑着回答:“静斐,你误会了。这盘菜并不是我舍不得吃,而是父亲的身体需要清淡饮食,所以我特意准备的。” 徐静斐不屑地哼了一声,心中却开始泛起一丝疑惑。她决定暗中观察廖静文,看看她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静斐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她看到廖静文每天早早起床,忙碌于家务和照顾父亲之间,脸上始终挂着温柔的笑容。她还注意到,父亲的家中虽然简朴,但却整洁有序,墙上挂满了父亲的作品,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 一天晚上,徐静斐忍不住问父亲:“爸,廖静文为什么要吃剩菜?她真的是因为买不起好吃的吗?”徐悲鸿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静斐,你错了。廖静文不是买不起好吃的,而是她想节省家里的开支。” 看着女儿疑惑的眼神,徐悲鸿继续说道:“你知道吗?我在抗战期间通过画展义卖支持国家,购买了许多名画以防国宝流失。这些画作虽然珍贵,但也让家里的经济状况变得拮据。廖静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 徐静斐听到这里,心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愧疚。她意识到自己对廖静文的误解太深了,这个女人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虚伪和贪婪,而是真心实意地爱着父亲,愿意为父亲付出一切。 她轻轻握住父亲的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爸,对不起,我误会她了。”徐悲鸿微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没事的,静斐。你能理解就好。” 从那以后,徐静斐开始主动接近廖静文,试图了解她更多。她发现廖静文不仅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还在事业上给予了父亲巨大的支持。她陪伴父亲一起创作,一起参加画展,一起为国家的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静斐逐渐被廖静文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她开始真心地接受和喜爱这个继母,甚至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看待。她们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 廖静文的一生都在默默地支持着徐悲鸿的事业。她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徐悲鸿,还在他的事业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她帮助徐悲鸿整理画作、筹备画展、推广艺术理念,成为了徐悲鸿不可或缺的伙伴和助手。 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致力于推动徐悲鸿的艺术事业。她整理出版了徐悲鸿的画集,创办了徐悲鸿纪念馆,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徐悲鸿的艺术精神和作品。 徐静斐看着廖静文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她知道,廖静文不仅是父亲的爱人,更是艺术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奉献,让徐静斐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1951年,徐静斐前去探望患病的父亲徐悲鸿,目睹28岁的继母廖静文仅以窝头咸菜果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1-01 07:33:23
0
阅读:87